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作用是(  )
A、使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形成细胞板
C、使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牵引染色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答: 解:A、染色质变成染色体不是纺锤丝的作用,A错误;
B、高尔基体合成的多糖形成细胞板,B错误;
C、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与纺锤丝无关,C错误;
D、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每10万人中约2-3个血友病患者,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随机性B、有害性
C、不定向性D、低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一棵大小适宜的绿色植物,置于一封闭的玻璃罩内,5小时后,发现氧气比原来增加300mg,则由此推断,该植物在5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的总量应是(  )
A、等于300mg
B、大于300mg
C、小于300mg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可能离心速度较慢,时间较短,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B、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
C、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①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接种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为(  )
A、性激素、效应T细胞、内质网
B、葡萄糖、吞噬细胞、线粒体
C、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D、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一)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二)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TP的组成是(  )
A、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
B、两个腺苷、两个磷酸基
C、三个腺苷、一个磷酸基
D、一个腺苷、两个磷酸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