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进行某地区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B.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立即放入解离液中解离,
然后漂洗、染色、制片
C.观察线粒体,可用新鲜的藓类叶片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D.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转录和翻译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青海省西宁市三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外植体培养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一般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 。
(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3)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4)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 _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和纤维素酶。
(5)提取辣椒素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__ ____。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 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九江一中高三下高考适应性考试(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一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4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问题,请回答: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 。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切记要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首先要用 (填写溶液名称)洗涤红细胞,其目的是去除 。
(3)在 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用 法可分离出血红蛋白。
(4)取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再将透析袋放入pH为7.0的 中,透析12h透析的目的是 。透析的原理是 。
(5)人们用鸡的红细胞提取DNA,用人的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考前热身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欲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选材时一般选取 。
(2)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 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进行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时,常使用的化学诱导剂是 。
(3)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之前,需先用 酶处理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 ;另外,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 等一些天然成分。
(4)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 ,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考前热身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组织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
B.④和⑤所处的细胞外液相同
C.图中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只有①和③
D.若①为胰岛B细胞,则B处胰岛素含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包钢四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别(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 B.次级性母细胞的数目
C.细胞质的分配 D.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
B. |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的过程与高尔基体无关 | |
C. |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内为正电位 | |
D. |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