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贡献在于发现了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起始作用方式
B.疟原虫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C.青蒿素会破坏核糖体结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疟原虫和青蒿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
D.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甲、乙二图回答(1)、(2)问题.
(1)图甲中O点和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 区间.
(2)图乙中代表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单子叶农作物影响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若要去除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需要选择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为(A、B、C、D、E、F)中的哪一浓度? ,为什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萘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图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甲图中的a点表示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 .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 向 方向移动.
(4)e点与f点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丙图中曲线AB段表明随光照增强 .
(6)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 .
(7)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A.14CO2→叶绿素→ADP B.14CO2→ATP→糖类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 | |
B. | 植物细胞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必是叶绿体和液泡 | |
C. | 蓝藻、霉菌和噬菌体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 |
D. | 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一定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分裂时期 | 分裂间期 | 分裂期 | 总计 | ||
G1 | S | G2 | M | ||
时间(h) | 3.4 | 7.9 | 2.2 | 1.8 | 15.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