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
B.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C. 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D. 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曲线图:PH在0-8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PH大于8后,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温度在30℃~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温度在37℃时,酶活性比35℃时低。
该图表示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产物生成量越多,表示反应越快,但该图没有设计温度高于和低于35℃更多的实验组,所以不能得出该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5℃,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温度低于35℃,酶活性增强,而高于37℃,酶活性减弱,B错误;PH在0-8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大于8后,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由图可知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PH=8)保持不变,D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请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并在坐标中用曲线表示出实验结果)
实验器材:生理状况正常的离体枪乌贼的巨大轴突标本、大培养皿、若干个示波器(电位测量装置)、适宜浓度的生理盐水、电刺激设备等。
(1)实验思路:
(2)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很多年前被埋起来的古细菌如炭疽杆菌孢子可能被释放出来。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可引起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
①为从炭疳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涂布器涂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②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h,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h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油度比对照组_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3)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剌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葡萄糖在人体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某一途径,①、②表示过程,X、Y表示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①是糖酵解 B. X是丙酮酸
C. 无氧条件下,二碳化合物为乙醇 D. 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008年~2015年,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减少
B. 2008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
C. 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
D. 该图是一种概念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