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最佳植物”.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为课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同一海滩的互花米草幼苗分别栽种于多个沙盆中.
②将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分别每天以0h、3h、6h、12h和24h进行水淹处理.
③在处理50 天后,采集整株植株测定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计算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如曲线甲所示.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水淹时间是自变量,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是因变量.
(2)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互花米草水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海水,来源于互花米草采样地点.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在水淹时间为0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4)该实验小组同时测定K+吸收速率与水淹时间的关系,如曲线乙所示.由图可知,互花米草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5)在实验结束时水淹时间为24h/d的实验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甚至死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水淹导致互花米草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酒精中毒.

分析 1、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本实验自变量是水淹时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是因变量.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3、分析题图: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在水淹时间为0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解答 解:(1)由题干信息“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知水淹时间为该实验的自变量. 
(2)互花米草为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实验用水应该采用此植物实际生活环境中的海水,来源于互花米草采样地点.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植物的代谢活动越弱,抗逆性越强,结合坐标曲线甲水淹时间为3h/d时,抗逆性最强,水淹时间为0h/d时,代谢活动最旺盛. 
(4)读坐标曲线知处理时间越长,该植物的代谢强度越弱,供能越少,植物吸收钾离子的速率越低,即吸收钾离子时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5)由于此植物长期处于水淹环境,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过少,代谢产物酒精毒害细胞,导致该植物长势变差. 
故答案为:
(1)水淹时间
(2)海   互花米草采样地点
(3)3    0
(4)主动运输
(5)长期水淹导致互花米草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酒精中毒

点评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分析、无氧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为马的生活史,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B.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D.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几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放在下列四种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状态最差的植株所接受的光照是(  )
A.红光B.红橙光C.绿光D.蓝紫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C.池塘中的全部四大家鱼及其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四大家鱼生活在不同水层的主导因素是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面是生物研究小组对4 种不同品牌腐乳产蛋白酶菌株进行筛选的方案,请协助完成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原理】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差、但可被微生物利用的酪蛋白可以形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当培养基中的酪蛋白被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分解后,在菌落(沉淀圈)的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如图1).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蛋白质的能力.

【材料与试剂】4种品牌的豆腐乳(编号品牌1、2、3、4)
【主要仪器与设备】恒温水浴锅、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等
【实验方法】
Ⅰ、制备固体平板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Ⅱ、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菌株:分别梯度稀释制备4种腐乳的菌悬液,吸取少量的菌悬液,注入培养基平板中,涂布均匀.然后置于温度28℃的恒温箱中,培养36h.
Ⅲ、初筛菌种:从上一步培养基平板上挑选单细胞菌落,分别接种于筛选培养基中,在28℃下培养48h.挑选透明圈大而沉淀圈小的菌株,作为初筛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制备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操作步骤①灭菌,②倒平板.
(2)“菌落”在生态学上属于种群层次的生命系统,“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菌种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进行菌种纯化时,还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
(3)初筛菌株的菌落周围“透明圈大”说明沉淀圈中的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活性越高.
(4)研究人员将初筛菌株接种于发酵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
根据曲线可知,在培养的早期,各品牌菌种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都迅速升高,这可能与时间有关,研究中最好选择哪一品牌的菌种作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品牌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氧化分解反应为脑啡肽的合成提供能量
B.脑啡肽由5种氨基酸组成
C.只有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后才具有镇痛作用
D.反应物合成一个脑啡肽后,形成了4个肽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的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分别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实验结果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B.利用8%的盐酸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C.实验证明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假设只含有2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同源染色体数分别是4、8、8、2,分裂后的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2)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同源染色体数分别为8、0、8、4.
(3)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同源染色体数分别是4、0、4、0,分裂后的细胞称为精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