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各项与ATP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表示含有氮元素的腺苷
B.蓝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也是ATP
C.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D.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a+浓度稳定

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原因是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

解答 解:A、在ATP中,“A”是含有氮元素的腺苷,A正确;
B、蓝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也是ATP,B正确;
C、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不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C错误;
D、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a+浓度稳定,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兴趣小组围绕酶的特性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已知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比如酚氧化酶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也是引起果汁褐变的最主要因素.将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分装在甲、乙、丙三只试管内,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甲试管不作处理,乙试管加入蛋白酶,丙试管滴加强酸物质.
第二步:10分钟后,向三只试管内分别加入2mL缓冲液.
第三步:再向每试管内加入2mL酚类物质,并观察三只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1)预测实验结果:甲、乙、丙三支试管内的颜色分别为褐色、无色、无色.
(2)实验分析:试管甲、丙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强酸使酚氧化酶失去活性.
(3)知识拓展:酚氧化酶的合成是否需要酶的催化?需要;是否需要ATP提供能量?需要.
实验二: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设计以下三种方法方案.
 各组试管的添加物质鉴定试剂
方案一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碘液
方案二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斐林试剂
方案三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蔗糖酶和淀粉碘液
(4)方案一不可行的原因是淀粉被淀粉酶催化分解了,因此一组用碘液鉴定,不能呈现蓝色.蔗糖与碘液不会发生颜色反应,也不会呈现蓝色.这样不能检测酶的专一性.本试验中用碘液能检测出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但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有没有被分解,故本实验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而不可用碘液检测.;
    方案三不可行的原因是本实验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因此不能用淀粉酶和蔗糖酶两种酶来进行实验,如果如方案三的设计,只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而不是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测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出现在图中②、①、③、④、⑤、⑥、⑦部位.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⑦〕是蛋白质类分泌物,在〔①〕内质网中合成糖蛋白.
〔②〕的功能是合成肽链(或合成多肽),③来自①.
(2)〔⑦〕在图〔④〕高尔基体中形成成熟蛋白.⑤来自④.
(3)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4)〔⑦〕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⑧〕线粒体供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乳酸菌与酵母菌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有DNA、RNA和核糖体等结构
B.能量利用效率高,无氧呼吸都产生
C.细胞增殖的方式都是二分裂
D.生物膜系统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
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9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靶细胞C之所以能接受神经细胞传来的信息是因为细胞膜上有受体(糖蛋白),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等共同构成效应器.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的电流方向是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若刺激M、N点,电流表将分别偏转2、1次.
(3)若图中的物质A是胰岛素,则研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常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4)靶细胞C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2、7(填序号).
(5)分离靶细胞C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低
C.丁每获得1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kJ太阳能
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丁的数量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对“ATP$\stackrel{①}{→}$ADP$\stackrel{②}{→}$AMP$\stackrel{③}{→}$腺苷”流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程①断裂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
B.AMP是构成核糖核酸的5种单体中的一种
C.流程③断裂的化学键是普通磷酸键
D.腺苷是有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数目较多的是(  )
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C.骨骼肌细胞D.胰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