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科学家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离体花粉或胚囊中,通过一定技术获得胚状结构(胚状体),胚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形成植株,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便制成了“人工种子”.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的全能性性.在该过程中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种激素,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2)简要归纳“离体的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的过程
(3)“人工种子”大体由胚状体、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以及人造种皮等3部分组成.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中富含营养物质,这是因为胚状体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是否可育?由花粉培养发育的植株一般不可育;由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的植株则是可育的..
(5)若要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还要借助体细胞杂交技术,操作时先获取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诱导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6)与植物细胞培养不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将组织,方法是对取出的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培养动物细胞进行时,使用合成培养基,通常还需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stackrel{再分化}{→}$胚状体→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解答 解:(1)胚状体的培育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尤其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条件,因此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2)“离体的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的过程:
(3)胚状体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中富含营养物质;为了满足胚状体代谢的需求.
(4)判断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是否可育还要看该植物是由什么细胞培育形成,若由花粉培养发育的植株一般不可育;若由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的植株则是可育的.
(5)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存在着生殖隔离,若要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需要借助体细胞杂交技术,操作时先获取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诱导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方法是对取出的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培养动物细胞进行时,使用合成培养基,通常还需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
故答案为:
(1)全能性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消毒(或灭菌)
(2)
(3)胚状体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由花粉培养发育的植株一般不可育;由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的植株则是可育的.
(5)体细胞杂交   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6)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动物血清血浆

点评 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与发酵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利用柑橘制作果酒,考虑到柑橘的糖含量不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糖,加糖的主要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为保证发酵过程的安全,发酵阶段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发酵瓶,造成污染,影响发酵,实际操作中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拧松瓶盖间隔时间挺长,其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减少、pH下降等原因,导致酵母菌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CO2减少.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水果的压榨、果酒微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果胶酶.
(2)喝剩果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
(3)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的可能原因:
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②将海藻酸钠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该小组同学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a-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表:
(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a-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a-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C保温5 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变蓝不变蓝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5)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从红细胞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常用的方法是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胀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处于各时期的细胞可能出现在同一视野中
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可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则制作人工种子,及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应分别选用的编号是(  )
A.④②B.③②C.③④D.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①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DNA,过程②酶作用的部位是肽键.
(2)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特性.
(3)若将得到的DNA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过程③的测序结果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进行对比,以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DNA序列区为基因的启动子,此酶的作用是催化基因的转录过程.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有ACD(多选).
A.分离得到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5形成(CH2O)
B.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C.N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只在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
D.P是类囊体膜、核糖体膜的组成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B.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此病D.如果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此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决定有角、a基因决定无角).现用多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其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F2公羊中,有角:无角=3:1;F2母羊中,有角:无角=1:3.
(1)请对上述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填“常”或“X”);在公羊中,有角的基因型为AA和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母羊中,有角的基因型为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和aa;
(2)为了验证(1)的解释是否成立:无角公羊和F1中的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则(1)的解释成立.
(3)若让F2的多只有角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则F3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