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
C.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
D.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如果将来自非洲爪蟾红细胞的珠蛋白mRNA,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如果注射含有珠蛋白mRNA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外源mRNA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
B.珠蛋白mRNA进入卵细胞后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 |
C.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 |
D.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tRNA共有64种 |
B.R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
D.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若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均被32P标记,让这个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环境中进行四次有丝分裂或者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包括四个细胞周期,后者则为一个细胞周期 |
B.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前者最多有8个细胞含32P,后者全部都含32P |
C.前者因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使所有子细胞中含32P的细胞数目有多种可能性 |
D.后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之间,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各不相同,相应的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核苷酸单链也各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a、b、d表示三种内环境,①②③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 |
B.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 |
C.图中b与d进行水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
D.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
A.红色∶白色=3∶1 | B.红色∶白色=1∶1 |
C.都是红色 | D.都是白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II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③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II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⑤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符合要求的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II、III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
D.图l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