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________。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
(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图中a过程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包括CO2固定和C3还原 | |
B. | 图中b过程的产生一定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有ATP的合成及热能的散失 | |
C. | 图中c过程的场所为叶绿体囊体薄膜上,该过程不能产生ATP | |
D. | 图中b过程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该过程不能发生在乳酸菌细胞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基因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则形成1个子细胞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能够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B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以生长健壮的小麦幼苗为材料进行研究,调查得到小麦培养前、后培养液及小麦根尖细胞内NO3-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本实验结果可以确定( )
A. 根尖细胞吸收NO3-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 根尖细胞吸收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细胞在吸收NO3-的过程中合成大量的载体
D. 细胞液的浓度一定大于培养液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B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细胞膜上的受体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纤维素 ⑥胰岛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 |
B. | 若在复制时和分裂时均正常,则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 |
C. | 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 |
D. | 如图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