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有关病毒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观点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叙述能支持病毒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B.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C.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D.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独立生活

分析 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如繁衍后代等,这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

解答 解:A、病毒的结构简单不能说明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先后顺序,A错误;
B、病毒的化学组成不能说明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先后顺序,B错误;
C、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不能说明病毒起源于细胞之后,C错误;
D、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病毒起源于细胞之后,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病毒的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明确病毒的起源与细胞之间的关系.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心肌细胞含线粒体较多 
②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但不能合成酶
③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④胃腺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细胞内核糖体较多.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D、E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b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使作用的细胞产热量增加.图中C、D细胞也能接受b作用的原因是C、D细胞表面含有特异性识别b的受体.
(2)若人体饮食摄碘不足,导致代谢异常,抽血化验时,可能会发现d的浓度高于(填低于、高于、等于)正常值.b对C、D的调节作用方式称为(负)反馈.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⑤④(只写编号).若在①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神经元②③④⑤中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有③④(只写编号).
(4)兴奋传到突触时,正常情况下,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人为因素和外来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完成,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相关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单向(单向/双向)传导.
(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两者都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寒冷时,两者都具有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的生理作用;饥饿时,前者又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4)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下丘脑或垂体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表是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a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的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
试管
编号
123456
酶促
反应
底物1mL1%淀粉液1%淀粉液1%蔗糖液1%蔗糖液1%淀粉液1%蔗糖液
实验处理蒸馏水a淀粉酶a淀粉酶蒸馏水蔗糖酶蔗糖酶
反应条件在60℃恒温下保温10~15min左右
鉴定
反应
斐林试剂1mL1mL1mL1mL1mL1mL
反应条件热水浴加热
溶液颜色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2)如果对试管1、2和5号进行比较分析,则其自变量是“实验处理”时向底物中加入的物质种类不同.
(3)上述实验中,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有2、6.
(4)若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本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其余可能的组合(写出试管编号组合):2和3;2和5;5和6;3和6.
(5)本实验是否能用碘液来代替斐林试剂不能,为什么?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产生还原性糖(或蔗糖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蔗糖水解产物也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
(6)为进一步探索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D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mL淀粉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持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图2中丙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甲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0、8.
(3)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CD区段(填字母).
(5)假设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由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50%或100%.
(6)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d对应图2中的细胞甲,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HIV病毒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

(1)要维持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适宜温度和有光照(或阳光或散射光)的地方.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0×108 kJ,藻类中$\frac{1}{2}$被水蚤捕食、$\frac{1}{2}$被鲤鱼捕食,则鲤鱼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1.1×107kJ.
(3)图2中甲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藻类植物,图2中的丙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鲤鱼.
(4)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乙和丙之间的关系分别为捕食和竞争.
(5)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甲→环境中的CO2(用格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