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试剂:唾液淀粉酶溶液,3%淀粉溶液,碘液,0.3%NaCl溶液,1%CuSO4溶液,1%Na2S04溶液,蒸馏水。
实验器材:略。
实验步骤:取4支洁净试管,按照下表加入相应的试剂。将4支试管都放入到温度为  ①  水浴锅中保温15min。期间每隔1分钟取样,滴加碘液进行鉴定,观察反应进行情况。

(1)本实验的研究课题为_________________。
(2)①处设置的温度应为_____________;表中②③应添加的试剂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
(5)1号试管作为空白对照,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说明淀粉已完全被酶催化分解,2号试管______________;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与__________号试管的基本相同;4号试管样液呈现出黄色的取样时间比l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填“早”或“晚”)。


(1)验证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37℃   2ml、1ml
(3)作为对照
(4)温度和PH
(5)2号试管不管何时取样,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    1     早

解析试题分析:
(1)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抑制剂与激活剂,观察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研究课题为验证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37℃。不同试管中加入同一种物质的量应相同。
(3)3号试管内加入对酶活性没有影响的Na2S04溶液,其他等相同,是起对照作用。
(4)除自变量不同外,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如温度和PH、加入物质的量等。
(5)若1号试管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碘液的颜色),请预测其它3支试管的鉴定结果。2号试管加入的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酶的活性被抑制,2号试管不管何时取样,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3号试管加入对酶活性没有影响的Na2S04溶液,同1号一样,滴加碘液后呈现出黄色。4号试管加入的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酶的活性增强,样液呈现出黄色的取样时间比l号试管早。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研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因为猪的基因和人类的基因存在一定相似度,据报道经过特殊处理的猪皮可在人身上存活3周左右,起到保护创面免受感染的作用。移植猪皮后,还要在猪皮上开很多小口,移植患者的自体皮放入其中,自体皮慢慢生长,覆盖裸露的皮肤,而猪皮最终会掉光。为了使移植的猪皮存活更长时间,有人设法导入人的相关基因(用P表示),获得转基因小白猪。其简单流程如下图所示:

(1)过程①中形成重组DNA常用的酶有         ;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2)过程②中,常用   酶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成纤维细胞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的环境、   、温度和pH、   
(3)过程③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   ,然后将早期胚胎移入另一头与供体   ,但未经配种的代孕母猪的相应部位。
(4)图中的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   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丰富、完善和发展。下图示意现代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中,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C]           ;为自然选择的实施“提供动力”的是[D]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 [B]是               ;“基因频率的变化”到“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环节[E]                       
4.物种X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 年后,该种群AA为48%,aa为25%,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并说明理由:      
5.下图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同种动物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已知这三个种群分别位于海洋中三个不相连的小岛上;初始个体数依次为100、1000和10000;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题)

A.种群越大,则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也越大
B.②曲线所示种群在125代时杂合体个体约占总数的37.5%
C.③曲线所示种群在150代后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比例保持在3:1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问题。
Y形迷宫(图1)内有红灯和电刺激装置,当分别按下各臂按钮时,相应臂的红灯就会亮起来,此时该臂不通电成为安全区,另外两臂及中央交界区均在短时间后通电成为电刺激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反射过程中电刺激属于________(填“条件”、 “非条件” 、“无关”)刺激。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处于________(电位分布特点)的静息状态,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___   _____。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如图2中曲线所示,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某溶液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请在图2中画出表示动作电位的曲线。
5.图3所示,处于兴奋区域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⑴图1为动物细胞         (填显微/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分别表示细胞器                                  ,物质X的结构简式是               
⑵下面列举了图1和图2中部分结构和其对应的主要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A.结构①:脂质、蛋白质、糖类
B.结构⑤: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
C.结构a:核糖核酸、蛋白质
D.结构c:双层膜结构
⑶图1中,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各种膜的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
⑷下列物质是由图2所示过程形成的有           (多选)
A.抗体
B.唾液淀粉酶
C.呼吸氧化酶
D.胰岛素
E.神经递质
⑸为了研究图2所示生理过程,一般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调查这些树种上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所得数据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X 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若该生态系统处于寒带,则该部分的能量所占比值会变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该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流入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4)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并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1)实验中对照组是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      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3)实验中主要监测血液中四项基本指标:①      、②血脂、③      和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处合成后。通过内质网以小泡形式运输到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      ,空腹情况下乙组猕猴仍能使①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体液调节过程是: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      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 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获得的光照和CO2更充足。已知其他叶片的光合产物能补充穗位叶生长和玉米籽粒发育所需,若去除顶部叶片过多,可导致穗位叶和玉米籽粒的有机物__________降低,使其积累的有机物减少,造成减产。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