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一个细菌属于______________结构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图中含有染色体结构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与绿色植物在细胞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共同进化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C.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就是进化
D. 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B. 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 酒精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 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日常交际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酒精,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已是屡见不鲜。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在肝脏中代谢过程如图:
①酒精进出细胞方式为______,所以喝酒后酒精能够很快运输到全身各处。
②已知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乙酸无毒。下列几种类型人中喝酒最危险的是______。
A.两种酶均无的人 B.两种酶均有的人
C.只有乙醇脱氢酶的人 D.只有乙醛脱氢酶的人
(2)下图为利用酵母菌发酵产酒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在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发现没有血细胞计数板,于是釆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粗略计数。某次计数时随机选取的几个视野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该次抽样的样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______个/mL。(已知红细胞密度为5000个/mL)
②从能量角度分析,25h前酒精产生速度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30h后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80h后酵母菌数量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酒精浓度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为了能够持续高效产酒,请提出可操作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萨克斯的成就是 ( )
A. 植物能够吸收CO2,同时放出O2 B. 叶片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
C.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 追踪到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行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是、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作用
B. 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b可以分别表示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 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基因频率的变化
D. 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适当提高CO2浓度后,某植物叶绿体内C3、C5的含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
(1)该图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填数字)。膜蛋白A在执行相应功能时需要消耗能量,产生能量的结构主要是[ ] (填数字标号和细胞器名称)。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 功能。
(2)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 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方式是 ,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