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三羟基异黄酮(简称GST)是从豆科植物根部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它具有显著的抗癌、抑菌、抗氧化等作用.经研究发现:GST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而诱导癌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GST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1)取5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A、B、C、D、E,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向A瓶接种正常细胞,B、C、D、E瓶接种
 

(2)向C、D、E瓶中分别加入
 
 
 
μmol/L GST溶液.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3)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并统计
 
,结果记录于表1.
(4)重复上述步骤,检测、统计,
 
结果记录于表2.
表1 Bcl-2基因表达率 Bax基因表达率
正常细胞 不表达 全部表达
鼻咽癌细胞 90% 19%
5μmol/L GST干预组 75% 58%
10μmol/L GST干预组 49% 67%
15 μmol/L GST干预组 22% 85%
表2 鼻咽癌细胞凋亡率
5μmol/L GST干预组 15.72%
10μmol/L GST干预组 27.33%
15 μmol/L GST干预组 35.48%
分析与讨论
①表1数据说明:从基因水平上看,GST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有关.当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
 
趋势时,会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②表2数据说明GST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与
 
有关.
③培养动物细胞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而培养癌细胞不需要相关酶处理的原因是癌细胞膜上的
 
等物质减少,易游离而从癌组织转移出去.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
专题: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答: 解:(1)根据对照原则,向A瓶接种正常细胞,B、C、D、E瓶接种等量的鼻咽癌细胞. 
(2)从实验结果表格中数据可知,C、D、E瓶中分别加入GST溶液的浓度为5、10、15μmol/L,
(3)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来判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据表2可知,实验结果为检测并统计鼻咽癌细胞凋亡率.
从表一中数据可知,Bcl-2蛋白表达降低和Bax蛋白表达升高时,鼻咽癌细胞凋亡增加,故鼻咽和癌细胞凋亡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呈负相关.
从表二中数据可知,GST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随着GST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易游离而从癌组织转移出去.
故答案为:
(1)等量的鼻咽癌细胞
(2)5、10、15
(3)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率
(4)鼻咽癌细胞凋亡率
分析与讨论
①降低
②(GST)浓度
③糖蛋白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现存的马科动物有7个物种,其中有3种驴和4种马,它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我国的普氏野马是其中一种.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科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的染色体组是相同的
B、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马科动物是共同进化的
C、普氏野马和藏野驴杂交,由于基因重组后代是可育的
D、马科动物每年都会换毛一次,这一习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矿区废弃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l08 2.44×l07 2.25×107 2.18×l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
 
,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
 
作用以
 
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捉到285只,标记后
 
,一定时间后重捕,重捕到1401只,其中被标记的有95只.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
 
只.由于被捕过的田鼠较难再次被抓,估计值会
 
(填“大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第1~6年,该地区采用了垃圾处理、投放鼠药等整治手段,田鼠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这种干预属于种群数量的
 
性调节因素.该田鼠种群在第2~6年地环境容纳量约为
 
(填“1500”或“4800”)只.
(3)该种群增长方式属于
 
增长.第8年地种群数量从2200只增加到5000只(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则自然增长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利用如图中的甲所示结构进行下列有关神经传导方面的实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B、C三处中的
 
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用电极刺激①处,如果观察到肌肉收缩,并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
 
,用电极刺激②处,在③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再用电极刺激③处,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
 

(3)①处距离A处5cm,②处距离A处15cm.刺激①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15xl0-3s;刺激②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0xl0-3s.由此可计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m/s.
(4)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I、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I组材料的
 
(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
 
(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阻断乙图所示结构的兴奋传递.如果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可能是作用于图乙中的[
 
]
 
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相同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均可生成ATP
D、并非所有生命活动过程都需要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在分裂间期进行,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B、②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
C、③过程在甲状腺细胞中进行,需要核糖体参与
D、④过程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细胞Ⅰ、Ⅱ、Ⅲ、Ⅳ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判定细胞Ⅱ和Ⅳ为植物细胞的依据为细胞具有③或④或⑧
B、细胞Ⅱ、Ⅲ、Ⅳ均能进行光合作用,所含色素的种类相同
C、条件适宜时,含有②的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D、细胞Ⅰ和Ⅱ中不含有⑥这种细胞器,故前者不能产生分泌蛋白、后者不能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