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从而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据图分析:图1中,实验一是验证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的尖端,实验二是验证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实验三是研究单侧光是否是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解答 解:(1)实验一中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2)若需完善实验,应以未放置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做对照,以排除琼脂块本身的作用.
(3)实验二中的单侧光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起作用,所放置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右侧的生长素较多,应该向左弯曲生长.
(4)在探究单侧光对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时,可将切下的尖端放在A、B 两个琼脂块上,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之后将两个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观察两个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所得现象应该是放置背光侧下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程度较大.
故答案为:
(1)胚芽鞘尖端
(2)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琼脂块,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切面右侧(对照组为空白琼脂块,其它与实验组相同)
(3)实验结果为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4)(如图,或放于切去胚芽鞘尖端切面中间,比较直立生长高度,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点评 本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及应用、生长素的产生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及生长素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实验的理解与运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 |
B. | 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
C. | 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
D. | t3-t6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7}{16}$,$\frac{7}{16}$,$\frac{1}{8}$ | B. | $\frac{7}{16}$,$\frac{7}{8}$,$\frac{1}{16}$ | C. | $\frac{7}{8}$,$\frac{7}{16}$,$\frac{1}{8}$ | D. | $\frac{7}{8}$,$\frac{7}{8}$,$\frac{7}{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
B. |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
C. |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
D. |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24 | 29 | 32 | 34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分泌量均增加 | |
B. | 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 |
C. | 皮肤起“鸡皮疙瘩”属于条件反射 | |
D. |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0% 100% | B. | 25% 50% | C. | 25% 100% | D. | 50% 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