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表示正常人血压下降时的调节途径,其中肾素是肾小球某些细胞分泌的一种酶,能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能促进小动脉血管的收缩,也能刺激肾上腺合成并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请回答:
(1)人体内调节血压变化的神经中枢最可能位于脑干(结构).兴奋由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填“相同”或“相反”).
(2)临床上,若病人大量失血,血压会下降,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含量将增多.
(3)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更应该加强防护,原因之一是寒冷刺激引起人皮肤血管收缩,使得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写出此调节过程的反射弧(用文字和箭头作答):(冷觉或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
(4)结合生活经验,请你对高血压患者提出一项饮食注意事项,并简要说明理由:减少食盐的摄取,理由是食盐摄入过多,血浆中Na+含量增加,渗透压上升,血量增加,血压上升.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正常人血压下降时有两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脑干为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
神经调节的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 解:(1)人体内调节血压变化的中枢位于脑干.兴奋由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中,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而膜外兴奋部位正电荷变成负电荷,因此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因此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临床上,若病人大量失血,导致血压下降,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含量将增多.由于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对的Na+重吸收,使血浆中Na+含量增加,渗透压上升,导致血容量增加,因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会表现为血压升高.
(3)寒冷条件下,感受器为皮肤,并且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可以写出相应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人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
(4)减少食盐的摄取,理由是食盐摄入过多,血浆中Na+含量增加,渗透压上升,血量增加,血压上升;或减少脂肪的摄取,理由是脂肪摄人过多,血脂升高,外周阻力大,血压会升高等.
故答案为:
(1)脑干  相反   
(2)下降  增多  
(3)(冷觉或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皮肤血管平滑肌) 
(4)减少食盐的摄取,理由是食盐摄入过多,血浆中Na+含量增加,渗透压上升,血量增加,血压上升(或“减少脂肪的摄取,理由是脂肪摄入过多,血脂升高,外周阻力大,血压会升高”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血压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以及识记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血压调节中枢和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明确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和结果;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向外扩散速率大于向内扩散速率,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C.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稳定时人体也有可能患病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血红蛋白、生长激素、有氧呼吸酶、载体蛋白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①④⑥(填序号)组成.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⑥(填序号).
(2)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使图中⑤(填序号)的通透性增大,⑥(填序号)增多导致水肿.
(3)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⑥,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⑥.(填标号)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将三者的关系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④与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④蛋白质含量比⑥高.
(5)④中存在缓冲物质,它们对于维持PH值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是取自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经典实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取自达尔文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的感光部位
B.图③取自鲍森•詹森实验,其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图⑤是温特实验的实验组,其对照组使用的是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D.图①②④都能验证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因单侧光的照射而发生横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后天性缺陷
B.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C.自身免疫疾病也是一种超敏反应
D.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利用胡萝卜根细胞培养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  )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化D.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交配,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为截毛,雌性全为刚毛.则第一代亲本交配的基因型组合为(  )
A.XbXb×XBYbB.XBXB×XbYbC.XbXb×XBYBD.XBYb×XbY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一条多肽链分析得知,其含有201个C,348个H,62个O,53个N,且含有3个-NH2和2个-COOH,则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