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 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膜电位为0mV,此时Na+内(内、外)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向前传导.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单向、双向)传导,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单向、双向).
(3)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轴突末端,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 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 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1)由图可知,a线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之前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b点为动作电位,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
(2)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由于在动物体内,存在突触结构,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3)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轴突末端,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因为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所以药物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故答案为:
(1)静息 0mV 内 
(2)电信号(神经冲动)  双向 单向
(3)轴突末端       突触间隙  兴奋或抑制
(4)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和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体内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条件不包括(  )
A.B.脱氧核苷酸C.ATPD.高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如图为洋葱表层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细胞液浓度越大,该能力越强)和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细胞壁以内部分)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1.0)的相互关系图解,据图完成问题(注:试题中涉及要用的试剂应从所给的试剂中选择).
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供选择试剂:清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KNO3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g/mL蔗糖溶液.
(1)若B→A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A→B过程,选用的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KNO3溶液.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一小块紫色洋葱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原生质层体积不变)(请描述原生质层的位置).
第二步:在盖玻片一侧用滴管滴该试剂溶液,从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滴加的溶液.
第三步: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
此实验是否需要再增设对照组?否.
(2)若选择一种试剂在完成B→A过程后,无论换用哪种试剂,A→B过程都不会发生,则选择的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与兴奋发生、传导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由感受器发生,感受器内一定分布有神经元轴突的末梢
B.神经冲动是传导着的兴奋,兴奋只能以电信号方式传导
C.兴奋只有传导到大脑的高级中枢,机体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
D.由于突触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兴奋只能沿感受器→效应器方向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途径是①③⑤
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止一种
C.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构成一个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
B.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
D.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Ⅱ)上基因B控制,基因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为bbXRXR),其细胞(2n=8)中X、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该黑身雌蝇与一只灰身雄蝇(基因型为BBXrY)杂交,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
A.$\frac{1}{4}$B.$\frac{1}{8}$C.$\frac{1}{16}$D.$\frac{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科研人员常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是因为这种细胞(  )
A.容易获得B.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C.在水中容易涨破D.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油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后,研究了赤霉素与油桐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如图.

(1)赤霉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GA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9:00和16:00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00 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午休”的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让进入叶片的CO2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对油桐的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的弱化作用.
(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