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Ⅰ.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将F2植株的叶片提取液进行了生化研究,发现F2植株有四种品系,如下表所示:
F2植株类型 叶片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酸酶
品系Ⅰ 含氰 产氰 产氰
品系Ⅱ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品系Ⅲ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品系Ⅳ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1)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研究结果判断,D基因和H基因位于
 
(填同一或不同)对染色体上,品系Ⅱ的基因型可能为
 

(3)该杂交方案的F2植株中,约有
 
的植株自交后代都能产氢,约有
 
的植株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氢.
(4)如果将F2中品系Ⅱ和品系Ⅲ杂交,子代的产氢植株占
 

Ⅱ.为提高该牧草的抗旱性,拟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改良.
(1)若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其理论依据在于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植物细胞,并且整合到植物细胞的
 
上,能遵循基因分离或自由自合定律.根据这种特点,如果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插入到T-DNA中,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然后采用
 
技术可获得抗旱转基因牧草植株.
(2)某些转基因牧草体细胞只含有一个HVA基因,让该牧草自交,在所得子代中含有HVA基因个体的比例为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氰化物的产生途径.基因D可以控制产氰糖苷酶的合成,而产氰糖苷酶能将前体物质转化为含氰糖苷;基因H能控制氰酸酶的合成,而氰酸酶能将含氰糖苷转化为氰化物.因此能产生氰化物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H_.
解答: 解:Ⅰ(1)图示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植株有四种品系,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品系Ⅱ的提取液中不含氰,在提取液中加入含糖苷也不能产生氰,但加入酸酶后能产生氰,说明品系Ⅱ能合成糖苷,但不能合成酸酶,因此其基因型为DDhh或Ddhh.
(3)由以上分析可知,能产生氰化物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H_.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则这两个牧草品种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1自交得F2,F2植株中D_H_(产氰):D_hh(不产氰):ddH_(不产氰):ddhh(不产氰)=9:3:3:1,其中DDHH自交后代均能产氰,占F2的比例为
1
16
;D_hh、ddH_、ddhh的后代均不产氰,占F2的比例为
3
16
+
3
16
+
1
16
=
7
16

(4)品系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
3
DDhh、
2
3
Ddhh,品系Ⅱ的基因型为ddHH(
1
3
)、ddHh(
2
3
),它们杂交后代产氰(D_H_)的比例为(
1
3
+
2
3
×
1
2
)×(
1
3
+
2
3
×
1
2
)=
4
9

Ⅱ(1)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再利用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去侵染受体细胞,从而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细胞培养成抗旱牧草植株.
(2)某些转基因牧草体细胞只含有一个HVA基因,可视为杂合子,让该牧草自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含有HVA基因个体的比例为
3
4

故答案为:
Ⅰ(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
(2)不同      DDhh或Ddhh
(3)
1
16
    
7
16

(4)
4
9

Ⅱ(1)染色体DNA  植物组织培养
(2)
3
4
点评:本题结合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氰化物的产生途径图解,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③④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光敏色素在调节植物叶绿体的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某植物叶肉细胞受到红光照射后.通过光敏色素激活相关调节蛋白,调控有关蛋白质合成(如右图).图中ca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类囊体薄膜的组成成分.rbcS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与另一种叶绿体DNA控制合成的多肽组装成Rubisc0全酶(催化C02的固定).分析回答:
(1)过程①、③表示遗传信息的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2)过程②、④在
 
(结构)中完成,该过程的开始和终止分别与mRNA上的
 
有关.
(3)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4)若某叶肉细胞中,rbcS基因正常,cab基因发生突变不能表达,则直接影响光合作用
 
阶段.
(5)由图可知,叶绿体的发育受
 
中的遗传物质共同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雌蛙体内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及其DNA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种曲线用以表示减数分裂中细胞内DNA数目变化的是
 
.(填“实线”或“虚线”)
(2)图中实线AB段表示的是细胞分裂间期某种物质数目的变化,其中AB段表示的细胞内的变化主要是
 
过程.
(3)实线CDM段表示细胞进行
 
分裂,其结果形成的细胞名称为
 
,形成的该细胞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卵原细胞相比
 

(4)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在实曲线的哪一时间段内?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虚曲线哪一分裂期时间段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二中的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一中的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从其结构上分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
 

(4)仅有图三的实验过程,
 
(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
 

(5)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过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操作步骤,其中存在5个不合理的地方,请将这些不合理的部分指出并予以改正.
该同学的操作过程:
a、制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然后取口腔上皮细胞置于其中,点燃酒精灯,将载玻片中有实验材料的部分对着酒精灯烘烤,直至烘干,以固定细胞.
b、水解
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盐酸,放入烘干的载玻片;在大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加热并保温5min.
c、染色
在载玻片上滴2滴吡罗红、健那绿染色剂染色3~5min.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d、观察
将装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进行观察,观察清晰后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图象清晰,如果发现视野较暗,则可调节通光孔的大小.
(1)
 
;(2)
 
;(3)
 
;(4)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进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选材正确的是(  )
A、菠菜的根尖细胞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C、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中细胞的大小、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亮
B、变大、变暗
C、变小、变亮
D、变小、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①、②、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a、b、c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不同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方式物质进入细胞时,载体会发生形变
B、b方式为自由扩散,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C、c方式运输速度取决于能量,与所给物质多少无关
D、③物质和②物质一样,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