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该花的颜色随细胞液pH降低而变浅.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基因型A_BbA_bbA_BB、aa_
表现型粉色红色白色
(1)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该蛋白质的作用是将H+运输进液泡,BB和Bb的效应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推测该亲本杂交组合可能为AABB×AAbb(或aaBB×AAbb).
(3)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AaBb)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结论:
a.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粉色:白色=1: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粉色:红色:白色=6:3:7,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粉色:红色:白色=2:1: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分析 1、由题意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花的颜色随细胞液pH降低而变浅,且表格中,A_bb为红色、A_Bb为粉色,A_BB为白色,因此B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对于H+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_Bb、A_BB花色不同,说明Bb、BB的生理效应不同.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解答 解:(1)由表可知:A基因存在的情况下,没有B基因,花表现为红色,出现一个B基因,花表现为粉色,出现两个B基因,花表现为白色,说明B基因为修饰基因,负责淡化颜色,而且Bb和BB的效应不同.再结合题干信息,该花的颜色随细胞液pH降低而变浅,说明B基因可降低细胞液pH,增强细胞液的酸性,进一步推测应该是B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将H+运输进了液泡,那么该蛋白质只能是载体蛋白,位于液泡膜上.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而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纯合红色植株只能是AAbb,由此推测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若两对基因(A和a,B和b)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白色:2白色:1白色:2粉色:4粉色:2白色:1红色:2红色:1白色,因此,红色:粉色:白色=(1+2):(2+4):(1+2+1+2+1)=3:6:7;当基因A、B在同一染色体上、基因a、b在同一染色体上时,则AaBb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即白色:粉色=1:1;若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自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即红色:粉色:白色=1:2:1.
(4)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 5种.
故答案为:
(1)液泡膜 将H+运输进液泡 不同 
(2)AABB×AAbb(或aaBB×AAbb) 
(3)①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②b.粉色:红色:白色=6:3:7      c.粉色:红色:白色=2:1:1
(4)5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及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制造神奇的人工种子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种蚊子具有杀虫剂(如DDT)抗性基因RR和RS,它们互为等位基因.如图表示某地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1968年停止喷药后,单位空间内三种基因型蚊子的个体数量.据图可推断(  )
A.在1967-1968年间,基因型为RRRS的蚊子最可能存活下来
B.停止使用DDT后若干代后,RR基因将从种群中消失
C.1968年,RS的基因频率大于RR的基因频率
D.自1968年停止使用DDT后,RRRR基因型的存活几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的实验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DNA和RNA,可观察到绿色比红色区域广泛
B.洋葱鱗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经染色后能观察到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D.在高倍镜下,染色后能观察低温诱导洋葱细胞的染色体数加倍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采集疑似感染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在微生物的实验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蒸汽灭菌;上述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无机碳/有机碳).
(2)对照组与实验组在35℃条件下同时培养6h后,若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混浊度比对照组低(高/低),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专一性侵染炭疽杆菌,使炭疽杆菌数量减少.
(3)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炭疽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4)炭疽杆菌与人畜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结构或物质(至少答两点);对某些炭疽病,可用某些抗生素进行分次肌肉注射,主要是干扰细菌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如细胞壁的形成等),这些抗生素对噬菌体能否起作用?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为研究植物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影响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无细胞体系的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通过测定仪中的氧电极测量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没有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B.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底物不足
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核酸中只有DNA可以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DNA是通过mRNA的密码子来决定mRNA的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酶的抑制剂是那些能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图1为酶作用机

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染色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一致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