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含量
NaCl6.5
KCl0.14
CaCl20.12
NaHCO30.2
NaH2PO40.01
葡萄糖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NaH2PO4,其Na+/K+比与体液中细胞外液(组织液)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细胞失水.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传出神经、效应器.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解答 解:(1)分析表格中的成分可知,NaHCO3、NaH2PO4是弱酸强碱盐,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显碱性,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显酸性,进而维持PH的相对平衡;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任氏液模拟的是神经细胞生活的组织液,因此Na+/K+比与体液中组织液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过高,渗透压升高,神经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神经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失去活性.
(3)由题意知,制取的标本包括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没有神经中枢,没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发挥作用必须经过神经中枢,因此发挥作用的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传至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前膜的提出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就会被分解、灭活,如果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会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前膜不能释放乙酰胆碱,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也不能发挥作用,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
故答案为:
(1)NaHCO3和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绿色叶片叶肉细胞内两重要代谢过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反应Ⅰ是光合作用,反应Ⅱ是呼吸作用
B.反应Ⅰ在叶绿体内完成,反应Ⅱ在细胞质基质完成
C.图中反应的中间产物物质A是O2,物质B是[H]
D.增加光照强度或提高CO2浓度能提高葡萄糖合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会“红脸”的人体内有乙醇脱氢酶酶但不含有乙醛脱氢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脸”人的基因型有5种
B.一对“白脸”夫妇后代出现白脸与红脸比为3:1,其原理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相同
C.饮酒后酒精以易化扩散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且在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中“解毒”
D.若ADH基因仅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ADH基因占的比例为$\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标号实验名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S2,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S3.
(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ATP、[H],而S3在光饱和点时可能①②③(填序号).
①光反应已基本饱和 ②暗反应已基本饱和  ③光、暗反应都已基本饱和
(3)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固定CO2,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合成.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精(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如图3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物所应该在叶绿体的基质.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六碳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葡萄糖和果糖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
(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出生率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减少.
(2)混种实验过程中,需用样方法连续多年对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为统计准确应如何对每个样方内的植物进行计数?统计样方内和上边、左边及两边交点植物个体数
(3)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高山草原;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
(4)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C、H、O、N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子
B.愈伤组织有叶绿体,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形成是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可以证明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是(  )
A.植物的向光性B.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顶端优势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