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苏云金杆菌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Bt)毒素蛋白。下图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的DNA用HindIII、BamH I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_______种DNA片段。
(2)图中②表示HindIII与Bam I酶切、DNA连接酶连接的过程,此过程可获得_______种重组质粒;如果换用Bst I与BamH I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_______种重组质粒。
(3)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不能影响质粒的_______。
(4)已知转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结合某些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使细胞膜穿孔,肠细胞裂解,昆虫死亡。而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小,原因是人类肠上皮细胞_______ 。
(5)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合播种,其目的是降低害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_____的增长速率。
(6)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___________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_______。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____________%。
【答案】 【答题空46-1】4 【答题空46-2】2 【答题空46-3】1 【答题空46-4】复制 【答题空46-5】表面无相应的特异性受体 【答题空46-6】基因频率 【答题空46-7】非转基因植株 【答题空46-8】3:1 【答题空46-9】100
【解析】分析:质粒上有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位点,而目的基因的两端共有3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其中有一种是相同的,结合3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可知,不同的限制酶BamH I与Bst I切出的粘性末端碱基序列相同(均为GATC),所以只能选择限制酶BamH I与Bst I对质粒和目的基因进行切割,才能让目的基因插入质粒中。图中①是切割目的基因,②是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③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根瘤农杆菌,④是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1)图①中从苏云金杆菌的DNA中切出3种DNA片段。而质粒可切出2种DNA片段,其中有1种与目的基因相同。所以共得到4种DNA片段。
(2)因HindⅢ切出的末端与BamHⅠ切出末端不同,则重组的质粒2种。BstⅠ与BamHⅠ切出的末端相同,则有1种重组质粒。
(3)质粒要进行复制才能更多的表达出产物,所以重组之后要能复制。
(4)不同生物的基因不同,表达产物的蛋白质也不同。从而造成人类肠上皮细胞表面无相应毒素蛋白的受体。
(5)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作物混种,可降低抗性作物对害虫的选择性,使害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增长率减慢。
(6)①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说明此杂交方式为测交,抗卡那霉素型为显性杂合体(Aa),卡那霉素敏感型为隐性纯合子(aa),杂交后代表现型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抗卡那霉素型植株是显性杂合体(Aa),该类型植株自交,即Aa×Aa,后代性状分离比是抗卡那霉素型:卡那霉素敏感型=3:1。
③如果培养基不加卡那霉素,那么其再生植株中有一半是卡那霉素敏感型,另一半是抗卡那霉素型,所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时,卡那霉素对再生植株群体起到一个选择作用,将卡那霉素敏感型全部淘汰,只留下抗卡那霉素型,因此培养基中全部是抗卡那霉素型,占总数的100%。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该生态系统的 较简单,所以其 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上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 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 。
(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 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 ,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4)该生态系统担负的功能有 。
(5)若该生态系统作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 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 ,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15N标记的亲代大肠杆菌(其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如图图甲),转至以14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收集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下图为离心结果模拟图。已知一个大肠杆菌DNA中胞嘧啶个数为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繁殖三代后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比为1:3
B. 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
C. 出现丙结果至少需要40分钟
D. 出现丁结果至少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3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据图回答:
(1)①过程是____________,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发生需要进行________,通常利用显微操作、离心、振动、电刺激等________法,而化学法常用________作诱导剂。
(3)原生质体融合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4)融合后的原生质体会生出细胞壁,新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________(细胞器)有关。
(5)③ ④ 过程是一个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图)。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关于筛选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B. 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C. 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上述两个途径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D. 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所有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细胞可产生抗体,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
(1)上述细胞的结构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 ]________,该结构中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是_____________。
(2)按顺序写出甲细胞中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用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
(3)甲细胞中含有而乙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
(4)从甲细胞[5]结构上提取了某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________;此物质的存在体现了[5]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体内的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下:
(1)图中的X代表的元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小分子a是指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
(3)由a→A的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目=____________。
(4)若A含有2条肽链,则A物质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__个羧基。
(5)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 054,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共1 7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目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