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分)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问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I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原理。在植株上,番茄的韧皮部细胞通常无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
(2)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II、Ⅲ有关实验,则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吗?
(3)在图中Ⅳ过程中,第一步需先用 处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
(4)若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能分化的细胞团的基因型是 。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 。
【答案】
48.(1) 植物细胞全能性 基因选择性表达
(2) 单倍体 YYmm或Yymm或yymm(不全不得分) 不一定
(3)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4)AaBb 7/16
【解析】 Ⅰ中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而已分化的韧皮细胞再次成长为植物个体(幼苗)属于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Ⅱ中花粉经组织培养直接长成的幼苗是单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体细胞的增殖,而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植物C是基因型为Yymm的花粉经过花粉两两融合后形成的细胞A后,以组织培养方式得到的。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亲本为Yymm的植物的花粉基因型为Ym 或ym。这样融合细胞A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也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还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即融合细胞A的基因型可能是YYmm、yymm、Yymm。组织培养得到的植物体C是细胞A全能性的体现,故植物体C的基因型取决于细胞A。所以植物C的基因型是Yymm或yymm或Yymm。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特点,要去除植物细胞壁则必定要使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
Ⅳ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由于细胞B是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而成,则细胞B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D是由细胞B经组织培养而成,细胞B的基因型决定了植物D的基因型。故植物D与细胞B一样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江苏赣榆厉庄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用一红果番茄植株为亲本,自交一代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亲本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 。它的遗传遵循孟德尔 定律。
(2)子代红果的基因型为 ;其中纯合子在红果中的概率是 。
(3)用图中子代红果番茄植株进行测交,获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一红果高茎番茄测交,对其后代再测交。下图为第二次测交后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最先用来做实验的亲本红果高茎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Dd
B.RRDD
C.RrDD
D.Rr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形成
,再分化形成幼苗,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
(2)植物组织培养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和光照外,还必须在 的条件下培养
(3)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
(4)图Ⅲ、Ⅳ过程中需要去除细胞壁,此时要用到的酶是 。
(5)在图中Ⅳ过程中,通常植物D能表现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陕西省会考题 题型:单选题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