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种群数量一直呈指数式增长的条件是(  )
A.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的生存
C.只有没有被捕食时
D.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

分析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

(2)建立模型:Nt=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解答 解: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必须在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才会出现.这种条件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一直存在的,只有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才会一直出现.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理解“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别,判断种群增长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B.猫的黑色与白色
C.豌豆花的红与白D.小麦的有芒与无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翻译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  )
A.氨基酸与转运RNA之间B.信使RNA与转运RNA之间
C.DNA与信使RNA之间D.核糖体与信使RNA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已知某种动物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选取一对表现型为灰身有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和黑身无眼的正常染色体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试验,F1雌、雄个体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
①如果F1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基因A、a和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律;让F1中灰身有眼个体相互交配,在F2的所有灰身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rac{1}{6}$.
②如果F1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类型偏多,重组类型偏少,则F1同时出现上述四种表现型的原因最可能是:灰身有眼果蝇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 1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1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 (注:“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
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雌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
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13:5,则基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
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3:1,则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2)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方式散热.
(3)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骼肌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产热过程,其反应式是
(2)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的调节途径是外界低温(刺激),结果是D→E→F→A(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加→产生热量.
(3)在何种环境条件下,A、B两种部位同时发挥作用?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其结果是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4)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只有B装置发挥作用?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是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
(5)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图中[]的B 散热过程发生障碍,使人体表现为中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蓝藻和棉花在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有无细胞膜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4)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