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同时进行
D.物质循环特点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组成小麦的主要元素是( )
A.C、H、Ca、K、Mg、B
B.N、P、S、Zn、Cu、Mn
C.C、H、O、P、S、N
D.H、O、Fe、B、Zn、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C.“草→ 兔→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2)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 。
(3)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 。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 (填字母)。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 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 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中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生态系统、Ⅱ种群、Ⅲ群落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 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真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