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 切割某DNA分子,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图中的何种Ti质粒?甲

分析 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 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解答 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
(3)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
甲、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用这两种酶切割可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甲正确;
乙、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乙错误;
丙、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但用这两种酶切割不会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丙错误;
丁、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XbaI的切割位点,丁错误.
故选:甲.
故答案为:
(1)稳定存在 
(2)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3)甲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利用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进行育种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幼苗丙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可育
B.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使丁成为二倍体生物
C.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鼠是动物实验的常用材料,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科学家将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材料2:利用灭活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反复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待小鼠血清中抗体检测呈阳性时,在将小鼠体内取得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
(1)材料1中常用小鼠的受精卵做受体细胞;将重组细胞培养至桑椹胚(囊胚)(时期)时,可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宫内,重组胚胎在子宫内不会死亡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材料2中来自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若细胞两两融合,会产生3种融合细胞.
(3)经筛选得到的杂种细胞,还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得到数量足够且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最后从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这样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科学家观测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且结实率大大降低的现象,因而称为“恶苗病”.科学家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处理无病水稻,出现了与恶苗病同样的症状.这说明赤霉菌培养基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后来科学家们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命名为赤霉素.
(1)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此时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理由是不是植物体自身合成的.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产生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或植物的分生组织),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3)生长素具有双重作用,其中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从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合理的解释是高浓度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反过来抑制了细胞的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关于各项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B.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关系的实验中,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来模拟细胞大小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细胞中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当水源不洁或供水管道破损等可能导致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因此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日常检测是很重要的,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个/mL,总大肠杆菌群不得大于3个/L.
(1)检验细菌的数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这种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记录细菌数量除了用活菌计数法,还可以直接取水样用显微镜直接计算(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法直接进行计数.
(2)培养基中应含有碳源、氮源、多种无机盐和水等物质,若要从水体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则碳源应为纤维素.
(3)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四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3、2、2、1,则该水样不符合(符合/不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
(4)纯化大肠杆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可(可/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菌感染,原因是大肠杆菌也是细菌,如果加入抗生素也会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盐碱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增,且程度逐渐加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农艺措施、水利工程措施、及发展小化工厂等治理措施,盐碱化土地得到改良,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下图为治理盐碱化草原的简化技术流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有同学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但将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草原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分析上图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过程发生了次生演替,判断依据是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3)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4)若要尽快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除了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外,更主要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猕猴桃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诊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