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在害虫的消化道内能被降解成有毒的多肽,最终造成害虫死亡,因此Bt基因广泛用于培育转基因抗虫植物.
(1)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所需的目的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组,再通过PCR技术扩增.PCR反应中温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中加热到90~95℃的目的是DNA解链(变性、解旋、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然后冷却到55-60℃使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继续加热到70~75℃,目的是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Taq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2)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或微生物)中获得,其特点是能够识别DNA分子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
(3)科研人员培育某品种转基因抗虫棉的过程中,发现植株并未表现抗虫性状.可能的原因是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4)在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首端和尾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这样目的基因才能准确表达.

分析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

过程说明
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复性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延伸72℃左右时,TaqDNA聚合酶有最大活性,可使DNA新链由5'端向3'端延伸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可知,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所需的目的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组,再通过PCR技术扩增.PCR反应中温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中加热到90~95℃的目的是双链DNA解聚为单链,然后冷却到55-60℃使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继续加热到70~75℃,目的是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
(2)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或微生物)中获得,其特点是能够识别DNA分子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
(3)科研人员培育某品种转基因抗虫棉的过程中,发现植株并未表现抗虫性状.可能的原因是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4)在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首端和尾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这样目的基因才能准确表达,其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终止子终止基因的转录.
故答案为:
(1)苏云金芽孢杆菌DNA解链(变性、解旋、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Taq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2)原核生物(或微生物)    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3)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4)启动子和终止子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PCR技术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掌握各操作步骤中的方法及相关事项;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大豆植株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零,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浮萍(一种被子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浮萍能分解水中有机污染,属于分解者
B.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的蓝藻生长
C.浮萍与藻类是竞争关系
D.浮萍可用能源生产,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
C.该图为有丝分裂,则中心体的复制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中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致癌因子诱发细胞DNA发生改变可导致细胞癌变
B.组成蛋白质、糖原和淀粉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
C.核糖体与酶、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的合成都有关
D.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别技术是一项基本技术.为了从样本中获取细菌的单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及稀释涂布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別等步骤获得.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该采用的方法是髙压蒸汽灭菌法.为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37℃培养箱中培养适当时间后形成菌落,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2)泡菜虽然好吃,但其中的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显色剂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物质正常情况下,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基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新思想.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准备探索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已获得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在体外,可采用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该技术的基本反应过程: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2)该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本研究中,受体细胞为(经抗原刺激)B细胞,欲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若实验成功,则受体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制备单克隆抗体通常选用细胞融合技术,使(经抗原刺激)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成功的细胞经过筛选就是所需要的杂交瘤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科学家通过大肠杆菌、酵母菌、果蝇、拟南芥、老鼠等模式生物来探究生命是如何运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除了大肠杆菌,其他都是真核生物
B.这些模式生物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C.果蝇能作为模式生物的原因包括染色体少、相对性状多等
D.若温度由25℃降到15℃,这些模式生物的代谢都会减弱,因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为各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和能量转换
D.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