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 |
B. | 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 |
C. | 加强质粒分子的感染性 | |
D. | 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
分析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
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
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解答 解:A、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筛选重组质粒,并不是提高受体细胞的耐药性,A错误;
B、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B正确;
C、抗性基因不能增加质粒分子的感染性,C错误;
D、质粒上含有限制酶切割位点时,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选用过氧化氢酶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B. | 用同位素示踪法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 |
C. |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 |
D. | 科学家用鸡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且从该细胞中提取的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最初侵入人体的大多数HIV病毒可以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摧毁 | |
B. | HIV侵入机体后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杀死病毒 | |
C. |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 |
D. | HIV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植株萎蔫,相继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
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
C.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根细胞缺少相应的载体
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西瓜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 |
B.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进行实验 | |
C. |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 |
D. |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小动物进行调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点时限制气泡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 | |
B. | a点与c点的干重相比较,a点较c点少 | |
C. | a点时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产生ATP | |
D. | 若培养液中缺镁,则a点应向右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处理方法 | 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 | 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 | 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 |
A | 注射灭菌生理盐水 | 0 | 15% | 81% |
B | 注射环胞霉素A | 84% | 16% | 0 |
C | 注射大肠杆菌菌液 | 50% | 32% | 18% |
A. | 大鼠肝脏细胞的表面蛋白可作为抗原 | |
B. | 环孢霉素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 |
C. | 感染细菌后,免疫排斥反应会增强 | |
D. | 细菌感染会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
C.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
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数为8N=56条),据此可推断出
A.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
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
C.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