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 据图回答问题:
(1)在①处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为______
(2)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过程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免疫调节
(4)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_____________产生和分泌的X____________(激素名称)增多,导致尿量减少。
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并与肥胖高度相关;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促进脂肪分解成葡萄糖;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对照组大鼠一直饲喂普通饲料,实验组以高糖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制造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模型,然后再将其分为模型组与模型运动组(即加强运动),经过6周训练后,各组体重、血糖指标和脂肪细胞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情况见表。
体重 (g) | 瘦素 (ng/ml) | 胰岛素 (mIU/L) | 血糖 (mmol/L) | 瘦素受体蛋白 (OD) | |
对照组 | 361.75 | 1.28 | 13.61 | 5.06 | 0.48 |
模型组 | 436.60 | 7.95 | 33.57 | 7.49 | 0.1 |
模型运动组 | 348.70 | 4.62 | 25.69 | 5.77 | 0.28 |
(5)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高糖高脂饲料可刺激大鼠胰岛A细胞分泌功能加强
B.瘦素受体蛋白影响瘦素和胰岛素的功能,抑制脂肪分解
C.运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加快葡萄糖的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D.运动促进瘦素受体蛋白水平的提高,加强脂肪分解,减轻体重
(6)实验数据中,你针对糖尿病人能提出哪些好的保健意见?________。
【答案】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负反馈(反馈) 肾上腺素 促进 A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CD 从饮食和运动方面对于糖尿病的影响来答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的物质X为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Y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Z为甲状腺激素。②过程为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此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分析表格数据:影响脂肪分解的主要原因是模型组的瘦素受体蛋白偏少,对瘦素的识别能力降低,脂肪分解能力降低。而运动可以从降低血糖浓度和增加瘦素受体蛋白两个方缓解糖尿病。
(1)①处为突触,此处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为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调节。
(2)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为肾上腺素,由图分析可知,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由题图可知,调节汗腺分泌汗液的是神经递质,即排汗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4)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产生和分泌的X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5)表格中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说明高糖高脂饲料可刺激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加强,A错误;瘦素受体蛋白影响瘦素的功能而不影响胰岛素的功能,B错误;根据模型组与模型运动组数据比较可知,运动可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加快葡萄糖的分解,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根据模型组与模型运动组数据比较可知,运动促进瘦素受体蛋白水平的提高,加强脂肪分解,减轻体重,D正确。
(6)根据实验数据中,建议糖尿病人应减少糖和脂类的摄入,多运动,使得体重大幅度减少。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结构与相关代谢反应,其中PSⅠ、PSⅡ是含有叶绿体有关色素的光合系统Ⅰ和Ⅱ,甲、乙分别表示相应结构与物质,英文字母代表相应有机物质,数字表示有关生理反应过程。
(1)写出下列编号名:甲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
(2)光系统PSⅡ中一定含有叶绿素a分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突然终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化合物M含量将_________。
(4)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L合成的直接能量可来自于H+的高化学势能(浓度)
B. 2个光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不断降低光能向电能的转换率
C. 电子(e)在细胞膜上的传递需要一定的物质结构
D. 乙兼具H+通道和有关合成酶的作用
左图为某同学测量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右图是该同学根据液滴移动量换算的结果。
(5)左图装置中的刻度管,主要测量____________的含量变化。
(6)若右图的纵坐标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则实验在光强300Lx时进行6小时,该植物将增重__________毫克(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玉米植物发育情况不同的甲、乙两组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据表回答。
叶片 | 发育情况 |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量 | 气孔相对开放度 | 净光合速率 |
甲 | 新叶展开中 | 87 | 1.1 | 55 | 1.6 |
乙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1 | 100 | 5.8 |
(1)叶片甲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激素中,叶片乙比叶片甲在单位时间及单位面积内合成量少的是_______
A. 乙烯 B. 生长素 C.脱落酸 D. 赤霉素 E.细胞分裂素
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玉米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单位叶面积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据图回答。
(3)从环境角度分析,间作时对______________的利用优于单作。
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CO2
(4)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时,单作玉米的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___mol·m-2·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Ⅰ.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
(1)该实验中设置____________能排除琼脂块自身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填数字标号)。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①②⑤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
B.①③④⑥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②能向光弯曲生长
D.该实验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排除光对化学物质分布的影响。
Ⅱ.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埃博拉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3)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性免疫反应。
(4)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__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5)将制备的多种单抗体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
(6)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表中①②③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一种实验方案。
末标记抗体 | 荧光标记抗体 | |
对照组1 | B | B |
对照组2 | ①___________ | B |
实验组 | ②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形式进入此细胞
B.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C.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
D.组成图中葡萄糖载体和钠离子载体的基本单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可发生在同一细胞的细胞核内
B.④⑤过程均可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C.①②③④⑤⑥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①②③④⑤⑥均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天性夜盲症是不同种基因控制的多类型疾病,一般分为固定性夜盲和进行性夜盲;前者一出生便会夜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者发病较晚,又分为两种:1号常染色体的显性(A)和4号常染色体隐性(b) 引发不同的进行性夜盲病症.”以下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不同种类夜盲症遗传系谱图,已知甲家族中,Ⅰ﹣1和Ⅱ﹣5为纯合体.
(1)表现为固定性夜盲症的是_____家族;另一家族的非固定性夜盲症为_____遗传性疾病.
(2)若甲家族Ⅱ﹣4和Ⅱ﹣5再生育一个携带致病基因的健康孩子的几率是_____.
(3)已知两家族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致病基因.甲家族中的Ⅲ﹣5与乙家族Ⅲ﹣4婚配,生育一个表型健康孩子的几率是_____.
人类RH血型与红细胞膜上的D抗原有关,目前这种D抗原共发现五种.D抗原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人群中该等位基因共有8种,分别是R1、R2、R3、R4、R5、rx、ry、rz;其中R1、R2、R3、R4、R5是显性基因,控制5种D抗原的产生,相互间为共显性;rx、ry、rz隐性基因,隐性基因都不能控制D抗原形成。
(4)8种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由于_____所造成;复等位基因现象为_____多样性。
(5)人群中RH血型的表现型共有_____种。
研究知道,某基因型为AaBbR1R3女性的配子情况如下表所示:
子代表现型 | ABR1 | ABR3 | aBR3 | aBR1 |
比例 | 316 | 116 | 316 | 116 |
子代表现型 | AbR1 | AbR3 | abR3 | abR1 |
比例 | 316 | 116 | 316 | 116 |
(6)RH血型基因位于_____号染色体上。
(7)若上述AaBbR1R3的女性与相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后代aabbR3R3的个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HA 和 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 HA、NA 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 NA 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 63 天、21 天的两位康复者的 NA 抗体(分别为 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 NA 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 NA 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研制流感疫苗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