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学校有三个兴趣小组,第一小组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第二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单菌落;第三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可中和产生的乳酸,分离纯化时选择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2)第二小组土壤采样后,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之后,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进行颜色反应直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该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的实验。
(3)第三小组选择培养基应该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需添加__________作为指示剂。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统计菌落数量。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碳酸钙 刚果红 鉴别培养基 发酵产纤维素酶 尿素 酚红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菌才能以尿素作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菌因缺乏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菌在分解尿素时产生氨气,使酚红指示剂显红色,所以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
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的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泡菜滤液中乳酸菌的浓度高,直接分离很难分离到单个菌落,因此需要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可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且利于乳酸菌的识别。
(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一般用刚果红染料进行鉴定,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3)第三小组要筛选尿素分解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需添加酚红作为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题干提到了稀释,因此这里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有一个个条件反射的建立
B.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无法完成排尿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
D.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检查结果中,最能反映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上午体温36.5℃,下午体温36.8℃
B.尿液中含有尿素
C.血浆中Na+的含量比K+高
D.空腹时血糖含量为2.0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值由1/2变为1
B.细胞在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变大
C.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上升
D.将绿叶进行遮光处理的短时间内,其叶绿体中ATP/ADP的值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往往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
B.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中,可选用盛花期的豌豆花药研究减数分裂的过程
C.在质壁分离实验中,红色花瓣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时,可观察到红色的原生质层
D.在进行色素提取的实验中,加入过量的95%乙醇,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A碱基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200,则该DNA复制了( )
A. 4次B. 5次C. 6次D. 7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细胞的差异性
B.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巴斯德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D.德国的魏尔肖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祌物质的遗传效应
B.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差速离心法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噬菌体本身的结构及侵染特点有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打孔器,40W日光灯,40W紫外灯,烧杯,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菠菜叶片等。
方法步骤: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叶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A~E五组烧杯中,在适宜的条件中进行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 烧杯中液体成分 | 处理条件 | 检测结果 |
A | 碳酸氢钠溶液 | 日光灯 | + + |
B | 碳酸氢钠溶液 | 日光灯+紫外灯 | + |
C | 碳酸氢钠溶液液 | 黑暗 | - |
D | 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 | 日光灯 | + + + |
E | 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 | 黑暗 | + + |
注:“+”表示检测出淀粉,“+”的数量表示检测出的淀粉含量,“-”表示未检测出淀粉。
(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烧杯中液体成分和_______________,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不能直接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组的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CO2的消耗场所和产生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与A组相比,B组产生的淀粉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D组的淀粉含量最高,说明离体的叶肉细胞除利用日光灯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还可以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