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下列相关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
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无法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碱基互补配对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揭示它们的实质,A错误;
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碱基对的排列方式解释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据图回答:

(1)人类白化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Ⅱ4的基因型是Aa.
(3)III8为杂合子的概率是$\frac{2}{3}$.
(4)Ⅱ4和 III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C.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D.核孔是细胞内物质交换的通道,细胞质中核糖体合成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经核孔向细胞核方向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利用可溶性淀粉溶液、玉米种子提取液(含有α-淀粉酶)及相关试剂进
行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ABCDEF
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222222
恒温水浴10min(℃)020406080100
玉米种子提取液(mL)111111
恒温水浴10min(℃)020406080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10min(℃)020406080100
冷却后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1)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是玉米种子提取液中含有α-淀粉酶,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显蓝色.
(2)请在表中填写C试管中液体颜色变化情况.+D试管中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不变蓝色的原因是α-淀粉酶在60℃时活性相对较高,该温度下的α-淀粉酶已经将试管中的淀粉完全水解.
(3)A、F试管中蓝色最深的原因分别是0℃低温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低,100℃高度使α-淀粉酶变性失活.
(4)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不能,理由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的自变量(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5)据表能否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60℃?不能,理由是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6)请你利用上表中的试剂,设计确定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在40℃和8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剩余淀粉和碘液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出现蜂值,相对应温度确定最适温度
(7)该同学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深度关系的实验.如图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E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该坐标图中画出D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面实例中未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完成相关生命活动
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C.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图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的生理意义在于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
B.图2中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下丘脑
C.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只具有图1中的膜结构
D.图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蛋白质不同是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与细胞核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也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C.核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周期性的消失和出现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1)分析如图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酶活性较高的酶是A酶.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3)下表是如图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可知表中③处应是40,⑧处应是5.0.
温度(℃)
A酶活性(mmol•S-13.13.85.86.35.42.90.9
B酶活性(mmol•S-11.12.23.93.41.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A~G表示不同的信息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寒冷时,[A]神经递质使下丘脑产生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由垂体分泌的[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使细胞代谢加强,产能增多.
(2)运动时,下丘脑分泌C增多,使靶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E]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G]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维持血糖平衡.
(3)受某病原体感染时,[D]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