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 | |
B. |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
C.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无法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
D. |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碱基互补配对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 |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揭示它们的实质,A错误;
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碱基对的排列方式解释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葡萄糖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 |
B. |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 |
C. | 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 |
D. | 核孔是细胞内物质交换的通道,细胞质中核糖体合成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经核孔向细胞核方向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试管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 2 | 2 | 2 | 2 | 2 | 2 |
恒温水浴10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玉米种子提取液(mL) | 1 | 1 | 1 | 1 | 1 | 1 |
恒温水浴10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10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冷却后加入碘液 | 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完成相关生命活动 | |
B. |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 |
C. | 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 |
D.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的生理意义在于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 | |
B. | 图2中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下丘脑 | |
C. | 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只具有图1中的膜结构 | |
D. | 图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蛋白质不同是其主要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也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 |
B. | 细胞核中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 |
C. | 核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周期性的消失和出现 | |
D.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A酶活性(mmol•S-1) | 3.1 | 3.8 | 5.8 | 6.3 | 5.4 | 2.9 | 0.9 |
B酶活性(mmol•S-1) | 1.1 | 2.2 | 3.9 | ⑧ | 3.4 | 1.9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