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过程①和⑤的效果都是使效应器收缩 | |
B. | 过程②的调控可以由④的结果来实现 | |
C. | 过程③通过抑制高尔基体活动来实现 | |
D. | 过程④存在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stackrel{动态平衡}{?}$散热;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据图分析:寒冷时,①肌肉收缩、战栗,产热增加;②肝脏产热增加;③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④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产热;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解答 解:A、寒冷时,①肌肉收缩、战栗,产热增加,;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A正确;
B、过程②表示肝脏产热增加,其调控可以由甲状腺激素④分泌增加来实现,B正确;
C、③表示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汗液的分泌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不能通过抑制高尔基体活动来实现,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第七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前一阶段优势物种就会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肝细胞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特异性受体 | |
B. | 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 | |
C. | 过程①②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了对血糖的动态调节 | |
D. |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多,激发过程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记忆功能,可在体内长期存留 | B. | 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 ||
C. | 能针对各种抗原 | D. | 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 | 2 | 3 | 4 | 5 | 6 | |
缓冲液(ml) | 2 | 2 | 1 | 1 | 1 | 1 |
赤霉素用量(ml) 及浓度(mol•L-1) | 0 | 0 | 1 2×10-8 | 1 2×10-7 | 1 2×10-6 | 1 2×10-5 |
种子种类 及数量(个) | 有胚 10 | 无胚 10 | 无胚 10 | 无胚 10 | 无胚 10 | 无胚 10 |
颜色深浅 | ++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6}$ | B. | $\frac{3}{16}$ | C. | $\frac{4}{16}$ | D. | $\frac{6}{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