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8月考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的核酸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B. 脱氧核糖与脂肪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
C. RNA聚合酶能催化某种单体形成多聚体
D. 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通过叶绿体合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理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对应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
C.图①的下一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也加倍
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漯河市高三模拟测试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对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分子片段,其碱基序列变化就会引起生物体性状改变
B.细菌的变异有三个来源,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比高等动植物细胞要高
C.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即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D.若染色体上相邻的几个基因均发生突变,则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8.28周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I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同化的能量c=“_________”。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l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a、b、c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________,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 的影响是___________。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8.28周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多选)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8.28周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5学年新疆库尔勒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植株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C.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
D.性染色体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只含一个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