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B. 记忆细胞在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C. 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复合体,能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
D. 巨噬细胞将抗原降解成肽,移到细胞表面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答案】D
【解析】
1.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分子表面的特定化学基团所决定的,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也是以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生反应的。2. 抗原的基本性质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可以是大分子多糖等。3.MHC是所有生物相容复合体抗原的一种统称。MHC控制着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机体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及某些病理状态的产生均密切相关。
抗体与抗原是特异性结合,所以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A正确;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I类复合体,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作用是特异性杀伤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的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C正确;巨噬细胞将含蛋白大分子的抗原性异物降解成肽,移到细胞表面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
答案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进化过程中,男性因为要捕猎而进化出了更高浓度的睾酮,男性也因此有更发达的皮肤油脂腺。在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不秃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睾酮的靶细胞有肌肉细胞、成骨细胞等,但不包括油脂腺细胞
B. 油脂可抵御因捕猎出入的复杂环境的微生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C. 男性为了适应捕猎环境,而突变出了能长出更发达油脂腺的基因
D. 基因型为Bb男性秃顶,而相同基因型的女性不秃顶是伴性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从三种微生物中获取碱性淀粉酶,某兴趣小组制备了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实验(溶液中酶浓度相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
pH=8缓冲液(mL) | 1 | 1 | 1 | |
甲提取液(mL) | 0.8 | |||
乙提取液(mL) | 0.8 | |||
丙提取液(mL) | 0.8 | |||
淀粉溶液(mL) | 2 | 2 | 2 | |
各试管放入4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上述三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
(“+”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一”表示不变色)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无关变量有______(写出两种)。
(2)本实验应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pH=8的缓冲液1mL和______,对照组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为_____(用“+”或“一”表示)。
(3)根据上述结果,三种淀粉酶活性最强的是______。
(4)本实验还可以用______试剂检测生成物来判断实验结果。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需要______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二者的关系,实验如下: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叙述最严谨的是
A. 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个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和等量蔗糖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B. 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罝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根的生长
C. 生长素与乙烯对根的生长表现为拮抗作用
D.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在幼嫩的组织中的极性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
B. 植物的顶端优势结果不利于植物适应环境
C. 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较容易存活是因为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D. 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但有的植物却是单侧光造成生长抑制类物质分布不均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B.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据《种艺必用》)
C. 荔枝根浮,必须加粪土以培之。(据《树艺果部下荔枝》)
D.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供选择的材料与试剂:①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过氧化氢、淀粉;②斐林试剂、碘液。可供选择的温度:12℃、17℃、22℃、27℃、32℃、37℃、42℃、47℃、52℃、57℃。(其他条件均满足要求)在做实验之前,他们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是/否)需要设置对照。
(2)实验选材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__________(相同/不同)。
(3)如果该实验需要设计5个温度梯度,下列设置最科学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__。
A.12℃、17C、22℃、27℃、37℃
B.17℃、22℃、27℃、37℃、47℃
C.17℃、27℃、37℃、47℃、57℃
D.22℃、27℃,32℃、37℃、47℃
(4)该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恒温处理”这两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
A.先“恒温处理”再“混合”
B.先“混合”再“恒温处理”
(5)适合用于该实验检测酶活性的试剂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以萤火虫为材料,分离出了发光物质——荧光素以及荧光素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只要有ATP,荧光素酶就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光。从萤火虫中分离得到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直用于ATP的定量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TP的分子简式可以表达为A-P~P~P,任意一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P~P为二磷酸腺苷
B. 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较多,ATP含量不多
D. 人体内ATP中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荆州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于2017年10月28日在关公义园鸣枪开跑,海内外10000名长跑爱好者参加了比赛。在长跑时,运动员分泌大量汗液。初始汗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 透压相等。初始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到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大部分的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出汗不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B.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Cl-需要消耗ATP
D. 出汗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兴奋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