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是(   

    A.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绝灭

    D.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A
提示:

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若一旦形成有利变异,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这些只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A项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l8分)

    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

    请回答: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

(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

    请回答:

(1)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                     ________。

(2)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试题 题型:综合题

已知水稻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科研人员以纯合高茎感病为母本,矮茎抗病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收获F1种子。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F1种子,再严格自交得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最后播种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长成的植株出现高茎与矮茎的分离,只有一株F1植株(X)所结的F2种子长成的植株全部表现为高茎,可见这株F1植株(X)控制高茎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
(1)据分析,导致X植株高茎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分析F2植株抗病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矮茎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育种人员想利用现有的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感病三个纯合亲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矮茎抗病新品种,应选择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在F2性状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某育种人员觉得杂交育种时间太长,因此他选择了从(2)中F1开始的最快育种程序,请画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并作相应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8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 题型:综合题

(18分)
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性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
请回答: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表现型有           种。
(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                      
               。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是           ;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的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是                      
(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                                      ,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综合检测试题 题型:综合题

已知水稻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科研人员以纯合高茎感病为母本,矮茎抗病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收获F1种子。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F1种子,再严格自交得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最后播种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长成的植株出现高茎与矮茎的分离,只有一株F1植株(X)所结的F2种子长成的植株全部表现为高茎,可见这株F1植株(X)控制高茎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

(1)据分析,导致X植株高茎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分析F2植株抗病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矮茎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育种人员想利用现有的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感病三个纯合亲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矮茎抗病新品种,应选择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在F2性状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某育种人员觉得杂交育种时间太长,因此他选择了从(2)中F1开始的最快育种程序,请画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并作相应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