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消化液名称 | PH | 消化液成分 | |
胃 | 胃液 | 1—2 | 胃酸(HCl) 胃蛋白酶 |
小肠 | 肠液、胆汁、胰液 | 7—8 | NaHCO3,蛋白酶、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能为生化反应提供活化能
C.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增强
D.胃酸(HCl)进入小肠后不会降低小肠中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 |
B. | 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 |
C. | 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
D. | 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③方式进行
D.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磷脂和多糖
D.单链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Ⅰ 如图所示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 C表示__________。B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的是________基。多数蛋白质中含有S,在氨基酸中S存在的部位是____ ____。
(3)B形成C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于______________。
Ⅱ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状分子。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
(5)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变性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
(6)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 种氨基酸组成,有 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 分子水。
(7)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2n=16)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卡诺氏液处理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5~8min。
④步骤D_______。
⑤用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 清水培养时间/h | ||||
质量分数/% | 时间/h | 0 | 12 | 24 | 36 |
0.01 | 24 | 10.71[ | 13.68 | 14.19[源:Z_xx_k.Com] | 14.46 |
36 | 9.94 | 11.99 | 13.59 | 13.62 | |
48 | 7.98 | 10.06 | 12.22 | 11.97 | |
0.1 | 24 | 7.74 | 9.09 | 11.07 | 10.86 |
36 | 6.12 | 7.87 | 9.98 | 9.81 | |
48 | 5.97 | 6.68 | 7.98 | 8.56 | |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D”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知,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实现的
B.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