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低倍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 | |
B. | 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 |
C. |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 |
D. | 叶肉细胞可以观察到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 |
分析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操作
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3.特别提示
(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2)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食物碎屑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在需能多的部位分布多,叶绿体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
解答 解:A、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A错误;
B、叶绿体在细胞内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B错误;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C正确;
D、叶肉细胞中含有绿色的叶绿体,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会造成颜色干扰,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都江堰市高三首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正常雄蝗虫(2N=24) 体内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2种或4种精子
D.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以黑藻叶为材料观察叶绿体以及细胞质的流动 | |
B. | 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 | |
C. | 用低温处理洋葱根尖,观察染色体变异 | |
D. |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为材料,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低温抑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 |
B. | 多倍体细胞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 |
C. |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 |
D. | 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的自变量是该药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区别在于是否注射该药物 | |
B. | 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实验对象是否出现不自主震颤的现象 | |
C. |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个实验对象应该是生长健康情况相同的 | |
D. | 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没有出现自主震颤的现象,说明该药物不能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的事实不支持内共生假说 | |
B.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 |
C. | 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支持内共生假说 | |
D. | 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细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化学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 |
B. |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
C. | 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 |
D. | 该细胞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