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重要应用。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两次筛选过程,分别筛选出_____________。
(5)单克隆抗体最终可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中提取。
(6)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湖北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 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 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在真核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C.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同一载体蛋白
D.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用纸层析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 苏丹Ⅲ染色液可将花生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C.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对DNA染色,不能对RNA染色
D. 斐林试剂可以直接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欲获得人工种子,需培养至愈伤组织阶段
B. 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原代培养过程中
C. 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比人的生发层细胞更容易表达出来
D. 脱分化过程主要是有丝分裂,仅有极少量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 “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抗体的产生 D.可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种植物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 由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属于新物种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 由⑦到⑨的过程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