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3阶段,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三个阶段中,第3阶段群落固定的总能量较多
C.丙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甲、乙消亡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与本地植物秋茄在不同水盐度样地中的光合速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花米草和秋茄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 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C. 对互花米草进行适当遮光处理,可以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数量
D. 因为互花米草比秋茄更耐盐,可以在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互花米草来保滩护堤,促淤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表明,HER2/neu是一种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表达异常会导致它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存在。抗H蛋白单克降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回答下列问题:
(1)H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结构如上图所示。制备免疫小鼠用的H蛋白(抗原),应构建________(填“胞外”“跨膜”或“胞内”)区基因,转入原核细胞表达并提纯。
(2)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取该小鼠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将融合细胞在特定的_______培养基中进行筛选,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生长,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培养和___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4)治疗乳腺癌时,将该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这种治疗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融合技术还可用于生物育种,能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B.图2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3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一定在F点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则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如果要调查其中某动物种群的密度一股采用____________,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增长模型呈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在该生态系统中牧草属于____________ ;甲图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与基本培养基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的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接种针挑取_____(选填“菌落 A”或“菌落 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 12 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________洗涤 3 次,并制成菌悬液。培养过程中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吸取 lmL 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 15mL 融化并冷却至 4550℃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 A、B、C、D、E。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 所含氨基酸 | ||||
A | 组氨酸 | 苏氨酸 | 谷氨酸 | 天冬氨酸 | 亮氨酸 |
B | 精氨酸 | 苏氨酸 | 赖氨酸 | 甲硫氨酸 | 苯丙氨酸 |
C | 酪氨酸 | 谷氨酸 | 赖氨酸 | 色氨酸 | 丙氨酸 |
D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 | 甲硫氨酸 | 色氨酸 | 丝氨酸 |
E | 半胱氨酸 | 亮氨酸 | 苯丙氨酸 | 丙氨酸 | 丝氨酸 |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 B、C 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的弯曲穗和直立穗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水稻为弯曲穗。与直立穗相关的基因有多个,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直立穗品系是水稻9号染色体上DEP1基因的突变体——突变体1。某研究小组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处理野生型水稻后筛选培育出一个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
(1)某研究小组从诱变处理后的野生型水稻,筛选出直立穗稳定遗传品系—突变体2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多代杂交”“多代测交”或“多代自交”)。
(2)为研究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研究小组将其与纯种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后进行自交,结果见下表。
由此结果分析,突变体2的直立穗由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3)已知突变体1的遗传特性与突变体2相同(即突变体1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及遗传特点与突变体2相同)。为判断突变体2是否与突变体1为同一品系,可将突变体1纯合子与突变体2纯合子杂交然后将F1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含2个或以上直立穗基因则表现为直立穗),则证明突变体2直立穗基因与突变体1直立穗基因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同一品系。
(4)研究组成员经检测发现,经硫酸二乙酯处理后的野生型水稻某些基因也发生了突变,但其本身及其后代性状并未发生改变,从遗传密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的成员在经诱变处理后的水稻中还发现另一种直立穗水稻突变体3。有人认为,应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突变体3直立穗基因(DEP3)是否有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你认为对此问题是否有必要进行研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不同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_______。图1食物网中蜘蛛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有机碎屑被分解者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