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来看,图中A为
 
,图中C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
 

(2)在神经纤维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若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现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点,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点,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阻断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常表现出肌肉
 
的症状.
(5)在图的Z结构中,其信号的传递是
 
,其原因是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
分析:(1)由突触的结构可以看出兴奋传导的方向,从B→A,B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C是神经中枢;
(2)兴奋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点,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点,肌肉不收缩,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放置的位置,因变量是肌肉是否收缩,可见该实验证明的是: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乙酰胆碱不被分解,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5)兴奋在突触部位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解答: 解:(1)从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来看:兴奋传导的方向,从B→A,B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C是神经中枢.
(2)神经纤维静息部位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若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兴奋不能传到电流表的两个电极,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3)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点,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点,肌肉不收缩,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放置的位置可见该实验证明的是: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故该药物的效应是使肌肉持续收缩.
(5)在图的Z(突触)结构中,其信号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由负变正    0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4)持续收缩(震颤不止;痉挛)
(5)单方向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在突触部位单向传递的原因,意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注意平时习题类型的积累,有助于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蛋白质分子由3条多肽链组成,内有肽键109个,则此分子中含有-NH2或-COOH的数目至少为(  )
A、112、112
B、109、109
C、9、9
D、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一定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在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a为核糖,则ATP脱去两个磷酸后,可形成b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可存在于HIV病毒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小岛,树木杂草茂盛,树上栖息着小益鸟和猫头鹰,地面上有田鼠、青蛙和蛇,此外还有大量的昆虫、细菌和真菌等,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回答:
(1)该岛上全部的猫头鹰组成了
 

(2)该岛上的一只田鼠属于
 

(3)整个小岛组成一个
 

(4)真菌与细菌分别属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
 
,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只能调节
 
准焦螺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如图,若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据图内容回答:

大多数抗原经过[A]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
 
细胞,再呈递给[C]
 
 细胞.[C]受刺激后可形成[D]
 
  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C]形成[E]
 
细胞,[D]的大部分能产生物质[F]
 
.物质[F]化学本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如图所示),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请回答:
(1)曲线Ⅰ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
 
细胞,引起的主要变化是
 
,HIV失去藏身之所后,再经效应细胞产生的
 
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2)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潜伏期过后,经过转录、翻译后,物质
 
 
结合组装形成新HIV等过程,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据图回答问题: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甘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分别是
 
 

(2)该多肽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
 
,发生反应时羧基脱去
 
,氨基脱去
 
,形成的肽键化学表达为
 

(3)该多肽中组成它的谷氨酸共有
 
个.
(4)将四种氨基酸各取一个,则组成的四肽种类最多可能有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主要由于(  )
A、淋巴管处发炎,管壁细胞大量凋亡
B、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量增加
D、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减少,水分过量渗入淋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②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