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B、②是自然选择,突变、重组及迁入、迁出等 |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
D、④是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神经细胞吸收K+时,ATP→甲+丁和甲+丁→ATP速度都会加快 |
B、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
C、丙物质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
D、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
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
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成分 | 葡萄糖 | K2H2PO4 | MgSO4 | NaCl | CaSO4 | CaCO3 | 琼脂 | 蒸馏水 |
含量 | 10g | 0.2g | 0.2g | 0.2g | 0.2g | 5g | 3.5g | 1L |
A、甲、丙、丁三个试管中的微生物可能分别是固氮菌、产甲烷菌、酵母菌 |
B、将幽门螺杆菌转移到2 号培养基继续培养,由于培养基营养新鲜而更有利于它的生长 |
C、幽门螺杆菌的代谢类型可能是微厌氧异养型 |
D、丁试管中的微生物在2号培养基内不能生长,但与圆褐固氮菌同时接种在2号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 |
E、在2号培养基中加入人体血清后可以培养乙肝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A液和B液混匀后使用 |
B、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
C、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含油多的植物组织,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橙黄色的颗粒 |
D、用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和动物膀胱作实验材料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是因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B、放射性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 |
C、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的细胞质 |
D、放射性氨基酸在从内质网出来进入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