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Ca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Ⅱ(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CB.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不合理.应和对照组处理相同,应检测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是否明显增加.
(4)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析 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解答 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中,传入纤维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使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分析图解可知看出,突触后膜外的Ca2+浓度高,膜内Ca2+的浓度低,并且其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N受体,因此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图中显示,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球形变成多边形),C酶被激活.
(3)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H区神经细胞内的A受体结合到细胞膜上,该结果为图中的Ⅱ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或序列相同,即短肽本身是无关变量.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和对照组都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是否明显增加,而不是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2)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①Ⅱ②CB     ③不合理     应和对照组处理相同,应检测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是否明显增加
(4)细胞和分子

点评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C.有性生殖的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
D.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②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发酵时间.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填“大于0”“等于0”“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第二阶段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列是某蛋白质化合物多肽链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其中①和⑥分别表示

(2)该化合物由氨基酸组成,在合成该化合物时会脱去水分子形成 个肽键.这种反应称为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决定的,编号是

(4)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 不同及蛋白质的 不同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东北人因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一种爱喝酒的习惯,而沈阳陈酿酒采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小麦大曲做糖化剂,用人工老窖,长期储存,自然烤熟,精心勾兑等方法制成,酒精清澈晶莹,芬香浓郁、入口甘爽醇正,饭后余香不尽,是历史悠久的特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所采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优质高粱属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培养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该菌种进行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在生产过程中,需定期对发酵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方法进行观察计数,以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若发酵过程中出现就变酸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发酵液中混入了杂菌醋酸菌.
(3)如需筛选高产酒精的菌株,应采用pH为酸性,添加重铬酸钾的选择性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该菌种,菌落周围灰绿色范围最大的即为高产菌株.
(4)评价所产出的酒风味优劣能(能/不能)用品尝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