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的结构与蓝藻十分相似,科学家在研究叶绿体起源时,提出一种假说,即细菌将蓝藻内吞后形成共生体,最后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下列哪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叶绿体和蓝藻一样都具有光合色素 |
B.叶绿体和蓝藻一样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C.叶绿体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D.组成叶绿体和蓝藻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相同点,不正确的是
A.都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
B.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C.都有能量释放并有ATP产生 |
D.都把细胞溶胶作为反应场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 B.甲、乙、丁 | C.甲、乙、丙 | D.甲、丙、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蓝色;然后咀嚼另一块同样的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可使麦芽糖变成红黄色)检验,结果咀嚼后的面包变成红黄色。于是他得出了结论:面包被咀嚼后,其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作这样的结论不科学在于
A.未检验咀嚼后的面包中是否仍含有淀粉 |
B.未检验唾液中是否含淀粉 |
C.未检验咀嚼前干面包中是否含麦芽糖 |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的长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至少含有(n+1)个氧原子 |
B.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细胞中含有不同种类蛋白质 |
C.有些质膜蛋白可直接参与细胞呼吸等反应 |
D.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经测定:蚕豆种子在萌发初期,CO2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细胞呼吸的
底物假设均为葡萄糖),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A.只进行需氧呼吸 |
B.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于需氧呼吸 |
C.只进行厌氧呼吸 |
D.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少于需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