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曲线甲、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A、B、C、D是相对的四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点的浓度为植物茎向光侧的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2m
B.AD段说明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
C.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
D.除草剂的作用原理可用图中A点表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忻州 临汾 长治 康杰中学高三下第四次联考理综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环境因素)有关。
(3)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2-/HPO2-构成的缓冲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 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60900 | B. | 339264 | C. | 683460 | D. | 7193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5H9NO4 | B. | -C3H5NO2 | C. | -C5H7O2 | D. | -C3H5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