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 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图2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据图回答:
(1)图1中负责运输气体的B表示_________,C中的液体③称为__________,①表示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______。由①②④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图2中的A、B、C分别对应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或标号)。
(3)图2中D、E系统的名称分别是D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的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设计了一个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在溶液中加入只破损了外膜和内膜而其他结构都完整的叶绿体,然后分Ⅰ、Ⅱ两个阶段,按图示条件进行实验,糖的合成速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从绿叶中提取光合色素的实验中,加入____________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2)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结果,在Ⅰ阶段还应该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除糖以外,Ⅰ阶段积累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种)。若将Ⅰ阶段的黑暗条件改为光照,是否会对Ⅰ阶段糖的合成速率产生影响?________(填“会”“不会”或“不确定”)。
(3)Ⅱ阶段合成了葡萄糖但是合成量较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乙为初级卵母细胞
C. 丙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
D.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长出水华,影响水质,其中有多种蓝藻
B. 蓝藻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C. 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D. 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所发生的反应不合理的是( )
A. 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
B. 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
C. 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
D. 机体主要以蒸发的方式散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若干组实验装置,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定每次实验数据并求平均值,多组实验数据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光照强度(lx) | 液滴移动(mL/h) |
1 | 0 | 左移2.0 |
2 | 1000 | 0 |
3 | 2000 | 右移0.2 |
4 | 4000 | 右移1.6 |
5 | 6000 | 右移3.4 |
6 | 8000 | 右移6.0 |
7 | 10000 | 右移6.0 |
(1)为了研究细胞呼吸的强度,可采用的组别是__________,实验装置中溶液X为__________试剂,引起液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光照强度为6000lx光照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此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可表示为__________c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Ⅰ-2、Ⅱ-4和Ⅱ-7肯定携带致病基因
C. 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会患病
D. Ⅲ-11的致病基因并非来自于Ⅱ-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