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三)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问题。
I、图7表示嗅细胞。
(1)图7中嗅纤毛由________突起形成的。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________引起嗅觉。
(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局部区域(兴奋区)Na+ 通过________方式流入细胞内。请据图8分析,在图9中画出受到刺激后,兴奋区域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的结果以及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
II、图10是人体脂类代谢及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的示意图(图中IDL为中密度脂蛋白,英文字母代表物质)。
(3)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若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会引起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增加。
(4)物质F是____。据图分析,下列关于VLDL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 可以运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B. 可以水解成小分子脂质为组织细胞供能
C. 吸收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
D. LDL、IDL和激素E可促进VLDL的形成
(5)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的,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且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据此推测,1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 促进甘油三酯合成 B.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C. 促进肝糖原分解 D. r RNA能参与胰岛素的合成
III、图11表示某病菌感染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做出反应的部分过程。
(6)图11中能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________。(多选)
A. 细胞Ⅰ B. 细胞Ⅱ C. 细胞Ⅲ D. 细胞Ⅵ
(7)由图可知,淋巴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细胞V能在二次免疫中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细胞膜 脑(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被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C 和D B 脂肪酸 AB 遗传 【答题空10】AD BC 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能识别已经入侵过的相同抗原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动物机体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因此图7的嗅觉受体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下端的嗅纤毛属于神经元的树突部位,能够感受气味分子的刺激,从而产生兴奋进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分析图10,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抗利尿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E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F表示脂肪酸。
【1】图示的嗅觉受体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下端的嗅纤毛属于神经元的树突部位,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则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由于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则兴奋区域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 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以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机体的产热量。若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合成与分泌B抗利尿激素,以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使得渗透压下降到正常水平。
【4】甘油三脂是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所以图中F是脂肪酸。VLDL进入血管后,会参与运载胆固醇、将内源性脂类物质运送到靶器官并运载甘油三酯,A正确;VLDL可以水解成小分子脂质为组织细胞供能,B正确;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合成了VLDL,再运出肝细胞, C错误;激素E是胰岛分泌的,与血糖调节有关,D错误。
【5】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Ⅰ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决定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生成紫色,B错误;胰岛素抑制肝糖原分解,使得血糖浓度下降,C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6】据图分析,细胞Ⅰ是吞噬细胞,细胞Ⅱ是T细胞,细胞Ⅲ 是B细胞,细胞Ⅵ是浆细胞,Ⅴ记忆细胞,其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可以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7】淋巴因子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已知细胞V是记忆B细胞,能识别已经入侵过的相同抗原,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反应。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 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 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 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波感病毒感染,下图表示中层得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 1 、a 2 ,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 1 、b 2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
B. 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
C. 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体人的基因组中
D. a 2 <a 1 的原因是该病病毒进入人体内,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能够将DNA分子切割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 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 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与外部因素无关
D. 酶Ⅰ作用于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发挥作用后的产物是各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叶片表皮细胞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B. 选用甲中②③组合可看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物像,此时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③离装片最近
C.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有机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类群 | 第一营养级 | 第二营养级 | 第三营养级 | 第四营养级 | 分解者 |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 140.0 | 16.1 | 0.9 | 221.7 | |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 501.2 | 79.1 | 13.2 | 0.5 | 192.6 |
(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D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KJ;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3)据图可知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是按照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的,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逐级递减的;而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按照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的,所以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
(4)此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如图4幅曲线图中a、b两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两点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 图乙中,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相等
C. 图丙中,a、b两点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相等
D. 图丁中,a、b两点分别表示茎向光弯曲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狂犬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其表面的G蛋白可作为主要抗原用于制备狂犬疫苗,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转G基因番茄,实现G蛋白的大量生产。其基本技术流程如下图。请回答:
(1)图中过程①称为______;用PCR扩增方法获取G基因,则需要用到______酶,该方法能够成功获取G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过程②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
(2)图中N称为______;过程③称为______。
(3)食用G基因已有效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果实______(能/不能)预防狂犬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