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B. 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D. 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四)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RNA聚合酶能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RNA的合成,因为在细胞内遗传信息转录与RNA有关,所以也称转录酶。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期间,一定有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配对现象
B. 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时,DNA双链都要先解旋,前者需要到解旋酶
C. 转录过程消耗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而逆转录消耗脱氧核苷酸
D. 肌细胞内有蛋白质的更新,其细胞核内应存在有活性的D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胡萝卜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胡萝卜素是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B. 可以把烘干好的胡萝卜用研钵研成萝卜干粉备用作为提取胡萝卜素的材料
C. 萃取样品层析带的颜色比标准样品更浅,说明萃取胡萝卜素的操作失败
D. 在进行胡萝卜素粗品鉴定时,滤纸放在普通烧杯中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都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 都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 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 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
A. 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B. 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C. 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
D. 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菌液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 10 g | K2HPO4 4 g | FeSO4 0.5 g | 蔗糖 10 g | (NH4)2SO4 0.4 g | H2O 100 mL | MgSO4 9.25 g | CaCl2 0.5 g | |
Ⅰ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
B. 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C. 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能分别采用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是
A.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针
B. 培养皿、培养基、接种针
C. 接种针、培养基、培养皿
D. 接种针、培养皿、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一个基因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染色体就是基因; ②基因的化学结构是不会改变;
③基因决定某一性状或功能; ④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将月季花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幼小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数量高度一致
B.都是纯合体
C.彼此性状极其相似
D.需要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