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神经中枢兴奋性增强 | |
B. | 长时间运动会产生渴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 | |
C. | 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同时乳酸产生引发肌肉酸痛 | |
D. |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的散热速率 |
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能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答 解:A、寒冷刺激后由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冷觉,A错误;
B、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所以产生渴觉,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因而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B正确;
C、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错误;
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也大于20℃时的散热速率,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长跑比赛为素材,考查人体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具体过程;识记人体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及相关激素的作用;识记血糖调节的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①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②赫尔希和蔡斯提出中心法则
③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④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对 D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⑤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PCR的反应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整个PCR反应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前者由PCR仪自动控制,后者需靠________来维持。
(2)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基本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尝试微生物接种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阻止残留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 B. | 阻止残留癌细胞的转移 | ||
C. | 阻止残留癌细胞的长大和分裂 | D. | 杀死残留癌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与丙的存在使碳循环速度大大减缓 | |
B. | b~d过程中碳移动的形式均为无机物 | |
C. | 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 |
D. | 因呼吸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 |
B. | 重组DNA分子中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 |
C. | 人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说明二者共用一套密码子 | |
D. | 常用的目的基因运载体是质粒和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温度达60℃时酶1的空间结构已被破坏 | |
B. | 三种酶相比,酶1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 | |
C. | 由图2可知,酶1、酶3的最适pH相同 | |
D. | 温度为30℃,pH为6.0时酶2的活性最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