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1为马尔芬氏综合征(又叫蜘蛛指症)的遗传家系图:
(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显(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若Ⅳ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frac{1}{2}$.
(3)研究人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编码链(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GGTACA,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由C→A的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精氨酸变为丝氨酸.(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遗传系谱图中代代都有患者,为连续遗传,且男女发病率接近,所以马尔芬氏综合征最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 解:(1)该病表现为连续遗传,且发病与性别无直接关系,所以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若Ⅳ1(AaXBY)与正常女性(aaXBXb)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frac{1}{2}×\frac{1}{4}$+$\frac{1}{2}×\frac{3}{4}$=$\frac{1}{2}$.
(3)根据曲线代表的含义和图中峰的顺序可知: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GGTACA;正常人箭头处碱基为C,而患者则突变为A,非模板链由CGT变为AGT,则模板链由GCA变为TCA,转录后的密码子由CGU变为AGU,导致翻译出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丝氨酸.
故答案为:
(1)常   显 
(2)$\frac{1}{2}$  
(3)GGTACA    C→A    精氨酸   丝氨酸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对下列相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精细胞
B.乙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男人和女人在b过程中都可以出现两条X染色体
C.丙图中用适宜刺激作用于g处可以引起肌肉收缩称之为反射,但不能在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丁图为种子萌发过程,甲为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乙为每个细胞中DNA总量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丰台区普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内或膜表面进行的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

D.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万州区期末)如图甲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据图回答:

(1)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合成图乙中

(2)对于甲图来说,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 分子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 分子上.

(3)少量的mRNA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4)若基因上碱基对缺失,该基因结构 (一定变/可能变/不一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母表现型正常,生下3胞胎孩子,其中只有1个患色盲,有2个孩子为同卵双胎.3个孩子的性别不可能的是(  )
A.2女1男B.全是男孩
C.全是女孩或2男1女D.全是男孩或2女1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的患病基因在遗传时,会传递给所有子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子女的性状无性别差异
C.位于Ⅲ区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某男性的性染色体来源可追溯至他的祖母和外祖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3%淀粉溶液2ml2ml2ml
2%α-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反应温度0℃60℃100℃
碘液2滴2滴2滴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本实验探究的是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淀粉溶液和酶溶液可直接混合后再在相应温度下保温
D.①③组实验结果均出现蓝色,其原因都是酶永久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2013年7月,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教授与研究伙伴共同宣布全球首批经全基因组测序的PGD/PGS试管婴儿在长沙诞生.新技术的突破意味着通过设计试管婴儿解决部分不孕不育问题的同时,部分肿瘤疾病、遗传性疾病的家族性遗传也将有望避免.
(1)设计试管婴儿时为了提高受孕率,胚胎移植时多采用多胚胎移植,因此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促进母亲排出更多的卵子.
(2)胚胎发育的卵裂期在透明带(填“透明带”或“放射冠”)内进行.受精卵经72小时体外培养发育成32细胞左右的桑椹胚,可用于胚胎移植.
(3)为了某些需要,需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目前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滋养层(填“部位”)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以滋养层细胞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与SRY特异性探针出现阳性反应者,胚胎为男性.
(4)设计试管婴儿、克隆人等都是引起人们广泛争论的问题.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即可利用人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治疗人类疾病,在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时,可用微型吸管把位于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的第一极体一并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如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②表示的结构是葡萄糖载体.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和结构有ATP、胰岛素的浓度、胰岛素的受体(的数目).
(2)如果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Ⅰ型(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在临床中Ⅱ型(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在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①物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时,发现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5)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6)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有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的错误:
①应该用低(无)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缺少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