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  )
A.光能加速生长素的合成B.光破坏了细胞的生理活动
C.光加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D.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分析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显示出向光性.

解答 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茎对生长素不敏感,使得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因此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及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

C.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上高一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变化
B.
植物细胞体积与细胞内渗透压的关系
C.
钠离子运出细胞的方式
D.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结构①
B.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结构②
C.用显微镜观察可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甲、乙、丙三种生物体内都含两种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阅读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将苏丹红一号染料直接注射入小鼠膀胱后(小鼠正常体细胞有20对染色体),膀胱被诱发产生了癌症.
资料2:当人体自身组织的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细胞膜的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如肝癌细胞会产生甲胎蛋白,前列腺癌细胞会产生PSA,这些蛋白质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应答,使癌细胞裂解.
(1)苏丹红一号染料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它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将会减少.
(2)A图为小鼠膀胱癌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处于-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变化.

①从A图可知,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B图中的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处在A图中的S期.G2期的细胞中有染色单体80条,有染色体40条.
②二氯甲二乙胺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能够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用二氯甲二乙胺处理后,B图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若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根,B图中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
③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N(T为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N为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根据图示与公式,S期细胞数是2千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内环境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糖类的消化过程发生在外环境中,糖类的氧化分解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  )
A.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C.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
D.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大鼠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实验
组号
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
浸润 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
10min后5025
15min后400
(1)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或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从Ⅱ、Ⅲ、IV组室温0.5ms后测得结果连续分析突触后膜外侧电位变化为由负电位逐渐变成正电位.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AC(填字母).
A、麻醉剂        B、兴奋剂         C、抗肌肉痉挛剂
(4)突触蛋白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合成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合成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的突触的建立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