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 |
B. | 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 |
C. | “分离定律”属于结论的内容 | |
D.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的内容 |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
B、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正确;
C、“分离定律”为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内容,C正确;
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基本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装片制作的实验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 |
B. | 染色体染色可选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和健那绿 | |
C. | 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发生于间期 | |
D. | 观察到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2n}{m}$ | B. | $\frac{n}{m}$ | C. | $\frac{n}{2m}$ | D. | $\frac{n}{(m+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3%和17% | B. | 34% 和 16% | C. | 18% 和32% | D. | 17%和 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4% | B. | 12% | C. | 9% | D. | 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
B. |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
C. |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
D.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