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了如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流入这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图示的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生物为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
 
原理.
(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例如
 
,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
专题:
分析: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2、生态工程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解答: 解:(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 农作物固定的太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无废弃物农业”充分体现变废为宝,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这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食用菌)
作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遵循了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例如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故答案为:
(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再生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食用菌)
(3)整体性     
(4)自我调节   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农业工程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且甲图中酵母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一定,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①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
B、设②号试管作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的干扰
C、图乙曲线d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D、装置中的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的气泡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②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③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
④环境中一切有害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
A、线粒体B、叶绿体
C、核糖体D、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1×2→4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只要知道2与5的关系,即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2号、5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D、7号和8号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1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据题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
 
出现的.除它外,还有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在杂交实验过程中S、s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种?为什么?
 

⑤若将一个濒临绝灭的种群迁移到一个新环境中,且该新环境食物充足,没有天敌,那么这个种群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色素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10号
(1)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答题纸相应方框内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2)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4)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图所示的时期.该细胞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之间的数量之比为
 
.取其染色体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的不断裂的长丝状物质是
 

(2)无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图
 

(3)出现的染色体和纺锤体的时期是
 

(4)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
 
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被称为
 
,④是在真核细胞的
 
(具体场所)进行.
(2)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
 
(代号表示)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暗反应过程
 
(代号表示)受阻.
(3)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除了糖以外,还有
 
 
(代号表示).
(4)书写光合作用反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